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趋势 天气趋势

宜春天气预警_宜春天气预警樟树市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2.江西遭暴雨致多少人受灾?3.2019江西暴雨关闭景点+高速冲毁路段+未来天气4.台风会经过江西宜春吗(国土资发[2001]79号发布)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1.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2.江西遭暴雨致多少人受灾?

3.2019江西暴雨关闭景点+高速冲毁路段+未来天气

4.台风会经过江西宜春吗

宜春天气预警_宜春天气预警樟树市

(国土资发[2001]79号发布)

前言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2月,地质矿产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印发了地质矿产部组织编制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实施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98年机构改革,赋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职能。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基本完成原规划任务的基础上,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年)》。

一、我国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致灾地质作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又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区。岩溶塌陷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已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近千起,塌陷坑总数3万多个,其中尤以中南、西南地区最多。矿区(以采煤为主)采空塌陷十分严重,仅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区采空塌陷每年就达10.5万亩。地面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地面沉降虽不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它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

地裂缝已在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县(市、区)发现400多处,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自1988年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职能以来,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使我国为防治地质灾害而开展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和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1.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先后完成了长江、黄河等11条大江大河和成昆铁路、宝成铁路、川藏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环境工程地质普查;特别是完成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万以地质灾害为重点的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有了明显进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全国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1999年国土资源部第4号部长令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并开始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3.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进行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黄腊石滑坡、鸡扒子滑坡、重庆豆芽棚滑坡等200多处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的勘查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监测网络初具规模,预报工作卓有成效

初步建立起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对一些危害较大的滑坡、危岩、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开展了专门的监测预报。通过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受灾害威胁地区干部群众的减灾防灾意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应急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

从1993年开始,先后颁布实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目前已有铁道、建设、煤炭、水利、电力、交通、化工、有色、冶金、建材、地矿等11个行业所属的400多个单位获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等级证书。此外,举办了多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工程师培训班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尽管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法制不够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建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全国地质灾害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尚未完全查清;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每年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因此,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指导各地、各部门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东、中、西部防治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4.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责的原则;

5.坚持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谁受威胁谁出资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是:用15年的时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强基础调查工作,在基本掌握我国致灾地质作用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使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点基本得到整治。通过这一阶段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到2005年,使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到2015年,基本改变我国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有明显降低。

分段目标是:

到2005年:

1.进一步掌握我国致灾地质作用的分布规律、主要致灾危险点的分布状况、危险性、危害程度等。

2.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覆盖到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700个县(市、区)、占国土面积约50%的范围,并初步形成全国专业监测骨干网络,在三峡库区等重要地区实行立体监测。

3.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国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提供主要地质灾害信息适时查询。

4.建立规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到2015年:

1.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覆盖全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

2.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一些危害特别严重并需要治理的致灾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

三、总体部署

根据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分布特点,结合全国国土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防治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按东、中、西部进行部署。

(一)东部平原地区

即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衡山—黄山一线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大部、河南、湖北中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北部、安徽、江苏、山东、浙江北部。这一地区,总体上地势低平,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致灾地质作用。采矿特别是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也是这一地区比较常见的致灾作用。除此之外,在部分丘陵区有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规模虽不大,由于人口密集,所以其危害也比较严重。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科学部署地下水开采井位和开采层位,通过高效的全自动监测网络,严密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面沉降。其次,要做好以国土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并据此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布局,避免将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建在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和矿山采空区,杜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二)东南丘陵区

即雪峰山—十万大山一线以东,衡山—黄山一线以南地区,主要包括:浙江南部、江西大部、福建、广东等地区。这一地区内丘陵区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主要的致灾作用。除此之外,广东等地采石场常常发生崩塌。针对这一地区人口密度大,寸土寸金的现实,要加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勘查、防治,特别要注意将防灾与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走开发性治理的道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效益。对农村丘陵山区的点多面广的致灾地质作用,要研究其形成机制,普及基本知识,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中西部山区

即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祁连山—岷山—龙门山—玉龙雪山一线以东,龙首山以南地区。包括河北西部、甘肃、陕西、山西、四川大部、重庆、云南大部、贵州、广西等地区。这一地区,地形上,以切割强烈的山地、高原为主,新构造活动强烈,气候条件复杂。这一地区不仅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交通和城镇建设的重要地带,也是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区内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最为常见,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部署的主要地区。这一地区要在全面开展相应的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国土经济开发区和大江大河、交通干线等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多发区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重点工程展开,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避免将城镇、重要设施建在受致灾地质作用严重威胁的地区,确保重点工程的安全。二是要针对这一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点多、面广,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在防治区划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系统,加强监测预报;分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对危害严重的隐患点采取防治措施。三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中开发”和“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矿山地质灾害。

(四)西部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西部地区。矿产、能源、森林资源丰富,国土开发程度较低,地壳活动频繁。这一地区可分为两部分。

南部山地、高原区以自然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致灾作用为主。这一地区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密度小,经济欠发达,而致灾地质体的规模又很大,所以防灾工作的主要手段是避让,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城镇集中居民区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治理。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尽快编制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点要加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经济区的环境地质评价与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对可能开发的大型矿产基地、大型水能基地,提前做好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北部内陆盆地区主要问题是荒漠化和盐渍化。主要的防灾手段是加强地下水的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特别要注意在沙漠边缘地区寻找地下水源,建立绿色屏障,并逐步向沙漠区推进。

四、主要任务

(一)基础调查评价与区划

2001~2005年:

1.全面完成分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万环境地质(以灾害地质为重点)调查工作。此项工作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底,共完成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2005年底以前完成全国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以灾害地质为重点)工作。

2.2005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全国以县(市、区)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主要致灾危险点的分布状况、危险性、危害程度等,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奠定基础。

(1)对受致灾地质作用威胁十分严重的700个县(市、区),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按《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将所有对主要居民点和重要设施有较大威胁的灾害危险点基本调查清楚。2002年底以前完成400个县(市、区),2005年底以前全部完成。

(2)受致灾地质作用威胁较为严重的500个县(市、区)的调查与区划工作,由地方各级政府出资完成。

(3)其余受致灾地质作用威胁较轻的县(市、区)的调查与区划工作,由各县(市、区)出资完成。

2006~2015年:

1.完成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城镇、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

2.完成全国规划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建设

1.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在开展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时,采取专业队伍与当地村镇干部混合编队的方法组成联合调查组,每发现一个隐患点,即由当地政府领导指派当地群众按调查组提出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监测。重要隐患点,则由乡镇政府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制定防灾预案。2005年以前,监测机构落实到县(市、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全部结束时,全国所有调查出来的灾害隐患点都要有明确的防灾负责人和监测责任人,由此形成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群测群防网络。

2.专业骨干网络建设

对一些危害相当严重,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灾害隐患点,由专业人员利用现代化仪器进行站网式监测。

2005年以前,以三峡库区崩塌滑坡、苏锡常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地面沉降监测为主。监测数据达到适时传输、自动处理。

2015年以前,建成覆盖全国的以站网式监测为骨干的立体监测网络。建成比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指挥系统。

3.应急反应系统建设

200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成以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主体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每年汛期前对主要灾害隐患点进行险情巡查;汛期中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进行险情鉴定,提出处理对策措施。

(三)信息网络建设

在进行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时,按统一要求填写调查表,由此形成地质灾害基础信息,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网络。

2002年底,建成主要地质灾害的空间数据库结构,提供动态查询的主要地质灾害信息。

2003年以前完成整个信息网络的骨架建设,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状况和地质灾害管理公众自由查询系统。

2005年底,建成相对完善的全国地质灾害的空间数据库,使一般民众能通过互联网查询任何一个目的区的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和致灾隐患点的分布、危险性和可能的危害范围;提供主要地质灾害信息适时查询。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示范区建设

为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为探索开发性治理地质灾害的途径,2015年以前,分别在三峡库区、陕西关中地区、太行山地区、龙门山地区、江西宜春地区、云南东川地区、广东深圳市建立示范区。

1.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建设

2001年,全部完成库区19个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建立19个县级监测站,初步建成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建立全库区的RS监测系统,完成首次1∶1万航摄飞行;建立全库区的GPS控制网、基准网。

2002年,建成库区以60个危害严重的致灾隐患点的自动化监测为主体的监测预报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适时传输和自动分析。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示范区的建成将为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的建设提供最直接的经验。

2.陕西关中、太行山、龙门山、江西宜春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群测群防示范区建设

2005年以前分年度建成上述4个示范区,主要是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并对当地灾害历史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各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特别是降雨在灾害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不同地区的临界暴雨强度,通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利用较为精确的天气预报进行区域性灾害预报。在此基础上,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完善监测预报系统。

3.云南东川泥石流灾害治理示范区建设

2003年开始启动,在我国泥石流博物馆———云南东川选择危害面较大造成大量土地无法利用的泥石流沟,采取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和少量资金补助,鼓励企业、个人出资治理,获得土地使用权。通过示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探索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路,以减轻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经济压力。

4.深圳市岩溶塌陷灾害预防示范区建设

充分收集深圳市多年来工程勘查中积累的大量资料,特别是钻孔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查和详细研究,进行深圳市岩溶塌陷危险性的详细分区,建立深圳市地质环境状况公众查询系统,一方面,利用该项成果调整城市规划布局;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单位、个人投资工程建设时的参考依据。该项示范区建设2001年启动,2003年建成。

(五)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1∶50万环境地质调查等已有资料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中国致灾地质作用活动程度与各地区社会经济易损程度,分析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我国地质灾害风险程度与地区差异,为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以前:

1.完成三峡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2.完成我国七大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5省区、西北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3.完成我国规划的主要交通干线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4.完成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5种常见的、多发的致灾地质作用的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2015年以前完成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700个县(市、区)的以县(市、区)为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六)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2005年以前对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对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则实行国家、地方和受威胁单位共同出资治理的方式。使一些危害特别严重并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

2.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除对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依旧实行“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外,自2006年开始,对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逐步推行政府强制性限期治理的方法。治理经费除极个别的特殊情况由政府补贴以外,原则上由受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出资。使危害严重并需要进行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大部分得到有效处理。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之一。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确保规划的实施。在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省、地、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应设置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并规定其主要职责,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全面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把地质灾害监测机构落实到县(市、区),地质灾害严重的乡村要有地质灾害监测员。

(二)大力加强法制建设

把法制建设放在首位,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基本建立起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2001~2005年拟制定以下法规、规章:

(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法规);

(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章);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规章);

(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管理办法(规章);

(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办法(规章);

(6)修订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

(7)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防灾制度(规范性文件)。

2006~2015年拟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法及其相配套的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

在努力推进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促进地方性法规的建设。

(三)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国家、地方及部门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指标纳入相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四)建立健全防治经费的投入机制

要保证规划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经费保证。遵照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和“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实行分级防治。国家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能力建设经费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以中央财政为主;各产业部门所辖建设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各部门负责;广大城乡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投入以地方政府和部门、企业为主,中央财政为辅,多渠道投入。

(五)依靠科技进步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特别要做好致灾地质体的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水平,建立灾害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害防治研究,提高抗灾应急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要分轻重缓急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难题。首先,要通过专门的研究,总结出斜坡稳定性、岩溶分布区地面稳定性判别的宏观标志等,迅速提高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其次,要在较长时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判据的研究,逐步使高科技的监测技术从试验阶段逐步过渡到实用阶段;最后,要逐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理论研究、致灾地质作用过程模拟与过程控制研究,以及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的研究。积极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2005年以后要特别注意加强开发性治理地质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的技术力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难题。

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收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

(六)完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基本制度

目前推行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资质管理制度,已为社会认可,效果明显。为尽快完善管理手段,还必须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限期防治制度。

(七)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的意识与水平

大量的事实说明,群众普遍对预防地质灾害意识淡薄,防灾知识缺乏,以使致灾地质作用造成严重的后果。为此,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介,深入系统地介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经验,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调动他们和广大群众防治地质灾害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当前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农村和乡镇。要集中力量办好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及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培训班,使全国受致灾地质作用威胁严重的700个县(市、区)的地矿行政领导基本上都要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要用2~3年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把10000个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村镇的有关干部群众轮训一遍。

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的历史预警

中国人在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取得优秀成绩

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XXI Olympic Winter Games)是第21届冬季奥运会,从2010年2月12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历时16天。口号是:“从海洋到天空的比赛”,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是根据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神话传说所创作的3个卡通形象。 温哥华冬奥会给中国人带来极大兴奋,在冰雪运动项目上,中国已经攀升至冬奥会金牌榜第七位,奖牌总数列第八位。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人又一次为竞技体育的成就激动不已。

2010年西南五省市旱灾

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 这场始料不及的特大旱灾导致地缺墒、人缺水,截至3月10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西南地区旱情极为严重,其中云南省尤最,其耕地受旱面积4678万亩,占全国的51%。多月持续无雨,不仅人民生活受严重影响,而且多种农作物枯萎,收成大减,很多农业经济专家已提出预警。 中国西南地区遭逢百年大旱,东南亚国家也陷入严重干旱。菲律宾从去年11月以来没有下过一场雨,泰国76省里有52省成为旱灾区,东南亚六国6500万人口视为生命线的湄公河的水位,更降至20年来最低点。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由于2009年雨季提前结束,加上雨季降雨量锐减,泰国境内某些河段的水位已降至仅30公分。

4·14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0日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46人,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活动。

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2010年江南暴雨

在人们印象里,江南的初夏总是伴有绵绵的细雨。然而,今年的雨水来得格外早,雨势也十分猛烈。5月13日,江西省多地迎来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广的一场特大暴雨天气。188个乡镇出现100至250毫米的大暴雨。在新余市,历史罕见的降水造成交通要道严重积水,新余市火车站附近的立交桥通道,积水深度在6米以上。 不仅仅是江西,连日来,南方多省暴雨倾城。湖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南方省份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水漫街面、要道阻塞,一座座城市仿佛浸泡在水中。 进入5月以来,中央气象台频频拉响暴雨预警,江南、华南已进入名副其实的雨季。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实况监测,13日5时至14日5时,湖南中南部、江西大部、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和广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50至90毫米的暴雨,湖南娄底、湘潭、株洲,江西宜春、新余、抚州、鹰潭降雨量有100至130毫米,局部地区达160至180毫米。 “今年以来,江淮江南降水异常多、汛情早,南方强对流天气出现早、频次多、影响广、致灾重。”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分析说,今年1月1日至3月16日,江淮、江南降水频繁,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5省区域平均降水量达313.0毫米,平均面雨量有289.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多。5月5日至11日,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造成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省局地发生洪涝灾害。

中国煤矿事故

7月16至18日,全国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较大以上事故,共造成59人死亡和被困。

这5起事故分别是:

7月16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七里乡乱石沟煤矿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死亡6人。该矿为乡镇煤矿,属于资源整合矿井,低瓦斯矿井。初步分析,该矿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擅自安排2人到被整合的七里煤矿(已关闭)井下查看情况,造成2人中毒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又盲目组织4人入井施救,全部中毒窒息死亡。

7月17日,河南省郑煤集团汝州公司新岭煤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死亡8人。该矿为郑煤集团整合兼并矿井,技改初步设计已获批复,安全专篇正在报批过程中。事故发生在该矿西井井下,巷道着火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作业人员死亡。

7月17日,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小南沟煤矿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死亡28人。该矿为乡镇煤矿,属资源整合矿井。初步分析,该矿副斜井动力电缆被运送材料的矿车撞断,短路着火并引燃井下木支架等可燃物,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矿工中毒窒息死亡。

7月18日,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源矿业公司芨芨台子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死亡5人、被困8人。该矿为乡镇煤矿,属新建矿井。初步分析,该矿掘进过程中打透老空区积水,导致事故发生。

7月18日,辽宁省南票煤电有限公司大窑沟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人。该矿为国有重点煤矿,低瓦斯矿井。初步分析,该矿西翼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大面积垮落,造成回风顺槽堵塞,致使工作面瓦斯积聚,遇到火源后发生爆炸。

学历门事件

2010年7月1日晚上8时20分,曾创办中文网、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上发出21条记录,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 唐骏提供学历照片[1]在这一系列微博中,方舟子针对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提出了多个质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提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 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 方舟子接着怀疑唐骏所读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是一家著名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此校在夏威夷注册,没有得到美国认证机构的认证”。

随着唐骏的“学历”风波愈演愈烈,其曾经就职过的微软、盛大、新华都等多家公司也可能受到“牵连”。其中,盛大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唐骏的学历更是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 让唐骏也始料未及的是,他的母校因此而迅速成为昨日的网络热词——这所被网友称为“野鸡大学”的美国高校,竟被网友翻出了一大批博士毕业生名单。国内多家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赫然在列

江西遭暴雨致多少人受灾?

1.福建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福建省气象台2008年1月31日11时5分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31日到2月1日,南平的西部北部地区、三明的西部地区、龙岩宁德两市的西北部地区有冻雨或雨夹雪,道路结冰。

2.江西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江西省气象台六点钟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九江、宜春、萍乡、新余、南昌、吉安、抚州、上饶八市的部分地区地面气温达到0℃或0℃以下,并有冻雨或雨夹雪,有道路结冰,对交通有较明显的不利影响,请注意防范。

3.贵州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贵州省气象台2008年1月24日18时00分继续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除南部边缘和北部边缘外,其余地区维持雪凝天气,预计未来6小时内凝冻仍将持续,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防御指南: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使。

4.湖南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湖南省气象台今天上午8:30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预计全省大部分地区路表温度仍将低于0℃,并会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请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5.江苏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江苏省气象台08年1月29日08时54分变更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由于积雪严重且路表温度低于0℃,徐州、淮安、宿迁、盐城地区和连云港的部分地区仍有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防御指南:1.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 2.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 3.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6.贵州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贵州省气象台2008年1月28日00时00分继续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全省大部分地区维持雪凝天气,预计未来6小时内雪凝天气将持续并有所加强;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防御指南: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驾驶人员应注意路况,安全行使。

7.赣州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赣州市气象台2008年1月28日继续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到明天兴国、宁都、石城、崇义仍有冰雨及道路结冰,对交通有较明显的不利影响,请注意防范。防御指南:交通、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道路结冰应急工作;驾驶人员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听从指挥,慢速行使;行人出门注意防滑。

2019江西暴雨关闭景点+高速冲毁路段+未来天气

报道称,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边线、低涡和西南急流影响,7月5日夜间~6日凌晨,江西省北部出现强降雨过程。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6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暴雨已导致该省13.05万人受灾,1.63万人紧急转移。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7月6日清晨,江西省鄱阳县消防大队救援该县金盘岭镇广州村被困群众。

7月5日16时至7月6日7时,江西13县167站大于100毫米,笼罩面积8427平方公里;3县30站大于200毫米,笼罩面积1027平方公里;2县14站大于250毫米,笼罩面积312平方公里。目前雨势趋小,主雨带南压。7月6日8时,江西省水利厅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江西省水文局于6日7时发布洪水**预警。

受强降雨影响,昌江出现明显涨水过程,据水文预报,昌江潭口、樟树坑、渡峰坑站分别于6日14时、18时、21时超警戒达3米、2米、2米。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强降水过程,受灾较重的有景德镇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及上饶市鄱阳县,部分沿河地势低洼城区、乡镇、村庄受淹。

7月5日晚,景德镇遭强降雨袭击,城区出现内涝,当地消防部队启动应急响应前往救援。

据初步统计,景德镇市和上饶市共紧急转移人口1.63万。其中,昌江区1.2万人,珠山区0.38人,浮梁县199人,鄱阳县312人。景德镇市农作物受灾面积5.893万亩,受灾人口13.05万人。

7月5日晚,江西省防办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逐6小时降雨预报,要求上饶、景德镇、九江3市的婺源、鄱阳、浮梁、乐平、昌江、庐山、都昌、德安、永修等9个县(市、区)做好危险区群众提前转移准备工作。6日凌晨,江西省防总工作组已抵达景德镇市指导防汛工作。6日,国家防总工作组从九江赶赴景德镇指导防汛工作。

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截至7月6日11时许,景德镇消防部队共救出200余名被困人员,疏散群众1300余人。

据气象预报,7月6日白天到晚上,南昌、景德镇、上饶、鹰潭四市和九江、宜春两市东部、抚州市北部阴天有中到大雨或雷雨,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赣州市和吉安市南部阴天有阵雨或雷雨,全省其他地区阴天有小到中雨或雷雨,局部大雨,雷雨来时,部分可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台风会经过江西宜春吗

最近一段时间南方下雨比较频繁,很多城市在暴雨之下出现山体滑坡或者是有其他自然灾害,还有一些景点在热门景点还直接关闭了,如果有准备旅行的小伙伴们,注意避开这些城市。

暴雨山体滑坡高速路段水毁点

天气网讯,受西南急流的影响,自6月21日起,江西遭遇大暴雨袭击,其中,抚州、吉安、萍乡、新余等地大雨或雷雨,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连日的强降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与边坡塌方。据统计,截止目前,沪昆高速昌金段、大广高速新余至吉安段、宜万高速、萍洪高速、昌栗高速水毁点达88处。

6月22日凌晨,赣西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特大暴雨诱发多处山体滑坡与边坡塌方,对道路通行安全造成严重隐患。

6月22日上午10点,高速公路养护站在巡查中发现,大广高速新余至吉安方向K2847+45M上边坡发生塌方。险情发生后,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调集30余名养护人员赶赴现场对水毁情况进行预估,并通过码砌植生袋提升边坡稳定性,防止水毁边坡程度进一步扩大。

经过3个小时的应急作业,下午1点应急车道上的塌方泥沙基本清除完毕,应急车道恢复通车,之后养护人员将对塌方地点进行实时监测,待汛期过后进行专项修复。

据悉,截止目前,沪昆高速昌金段、大广高速新余至吉安段、宜万高速、萍洪高速、昌栗高速水毁点达88处,其中封闭行车道2处、封闭应急车道14处,养护人员正在进行紧张作业,其余水毁地点均已设置24小时动态监测点进行监控。

另外,据省气象台预计,未来4小时内,萍乡、鹰潭、上饶、南昌四市和宜春市南部及吉安、抚州两市北部的部分地区将有雷电活动,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请注意防范。

多地景区临时关闭

据江西省旅游部门消息,上周六(22日),受西南急流的影响,江西多地出现大暴雨天气,受其影响,神格你多地景区临时关闭。同时,气象部门提示,强降雨极易引发中小河洪水和山洪等衍生灾害。大家应及时关注暴雨雷电山洪地质灾害预警。

6月22日,受降雨天气影响,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江西省多地景区临时关闭。江西武功山-明月山景区、资溪大觉山漂流等暂停接游。随着降雨的持续,临时关停的景区景点还在增加。

近日,江西省紧急发布汛期旅游安全提示,要求涉旅部门加强对景区防汛的督促检查,必要时采取坚决措施关闭景区;同时要求景区和旅游企业加强汛期旅游风险提示,旅行社在组团接团时要关注天气情况,提前选择好路线。近期有出游需求的游客可关注景区动态。

另外,全省降雨集中期将持续到本月26日,未来三天,全省山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风险。据介绍,省气象台预测,24日赣北北部阴天,部分有小雨;全省其他地区阴有中到大雨或雷雨,局部暴雨。25日赣西北小雨转阴天,赣南阴有中雨或雷雨,局部大到暴雨;全省其他地区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气象部门提示,强降雨极易引发中小河洪水和山洪等衍生灾害。大家应及时关注暴雨雷电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高自救互救意识。一旦发生险情,应听从统一指挥,有序转移避险安置。

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6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内蒙古中部、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东部和中南部、西南地区南部、四川盆地南部、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西南部、广东中东部等地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50毫米),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

6月23日20时至24日20时,江西中部和南部、福建大部、广东大部、广西南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30~50毫米,局地可达70毫米以上,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台风经过江西宜春。

受台风?“杜苏芮” 外围及主体影响,宜春东部的靖安、奉新、高安、樟树、丰城、宜丰东部、上高东部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地方将出现7-8级雷暴大风,局地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

江西省宜春市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蓝色预警表示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气象专家建议,须注意防范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对田间劳作、户外活动、在建工程、旅游安全、高空作业、水陆交通、临时搭建物和危旧房屋等带来的危害。

台风防范措施

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固定或收回屋外、阳台上的一切可移动物品。应把门窗捆紧拴牢,确保安全。检查门窗是否密封,防止雨水从窗户进入屋内。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尽量不要出门,并且保持镇静。出行时请注意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在航空、铁路、公路3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要打赤脚,最好穿雨靴,既能防雨同时也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