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趋势 天气趋势

2015年北京12月1日天气_2013年12月7日北京天气

tamoadmin 2024-10-10 人已围观

简介1.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2.去年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分别在几月几日?3.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4.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有哪些5.2011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25日北京的最低气温是-7℃,成都的最低气温是6℃,则25日这一天成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

1.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

2.去年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分别在几月几日?

3.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

4.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有哪些

5.2011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25日北京的最低气温是-7℃,成都的最低气温是6℃,则25日这一天成都

2015年北京12月1日天气_2013年12月7日北京天气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个飞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宇航员的生命! 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细节信息

航天员像开飞机一样驾驶“神七”

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说,“神六”两名航天员13日先后进行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大项“在轨干扰力”实验,结果表明航天员较大幅度动作对飞船姿态影响微小,飞船姿态保持良好。飞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员费俊龙获知结果后,第二天就在飞船上连续做了4个前滚翻。张柏楠说,这是航天员自己在游戏,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间飞行结果表明,从刚升空到准备返回,费俊龙和聂海胜任何时间都能正确发出指令、准确控制各种设备,舱门开关等动作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张柏楠介绍说,有了这次实验的基础,“神七”将安排航天员“像驾驶飞机一样驾驶飞船”!

“神七”航天员准备展开太空行走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说,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

编辑本段7大系统

《1》航天员系统

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

驾车在北京八达岭高速路北安河出口向西一拐,进入北清路,行驶约10分钟后,可以看到路左侧一个银色的金属标志——“中国北京航天城”。在这个名叫唐家岭的小村庄里,占地约3500亩的航天城戒备森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就设在这里。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前身是创立于1968年4月1日的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2005年9月30日更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为继俄罗斯加加林训练中心、美国休斯顿航天中心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

据称,“神七”是在总结“神五”、“神六”航天员选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每名航天员在乘组中的不同分工,依据个人特点进行的科学选择,完全遵循“科学、公正、客观、合理”的原则。航天专家介绍说,“神七”航天员是经过5级筛选才脱颖而出的,可谓“两百里挑一”。

神舟七号太空船3名正选太空人包括入选过神五及神六的翟志刚、以及2名也曾经入选过神六的队友刘伯明与景海鹏。当中最有可能执行出舱任务的是翟志刚,第一备选是刘伯明。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1985年加入空军,有超过1000小时的安全飞行纪录。

飞天号航天服中国造

神舟七号准备了两套航天服,一套是俄罗斯海鹰“飞天”舱外航天服号航天服,一套是中国自主研究的飞天号航天服。飞天号航天服接口各方面都是按照中国的模式来做的。飞天号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后航天员出舱可能依赖我们自主的航天服,而不是俄罗斯的航天服。这次外出行走的航天服将是我们的航天服。

《2》飞船应用系统

飞船应用系统

飞船应用系统是一个实用性的系统,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飞船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载人飞船的空间实验支持能力,开展对地观测、环境监测,进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天文、流体科学等实验,安装有多项任务的上百种有效载荷和应用设备,飞船试验阶段的应用属试验性质,实验内容非常广泛,研究成果将广泛用于医药发展、食品保健、防治疑难病症以及工业、农业等各行业之中。载人飞船系统用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两对太阳电池帆板构型和升力控制返回、圆顶降落伞回收方案。其中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部,装有船上各分系统为飞船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工作所需的设备及有效载荷。

飞船应用系统成功为气象预测服务

从1992年以来,应用系统完成了近200台全新有效载荷的研制,共200多台次有效载荷设备分别参加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和在轨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地面应用中心的接收、预处理、监控管理等系统全部无故障运行。建成了系统集成测试平台、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67个课题的科学研究,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在对地观测方面,应用系统为我国成功地研制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太阳常数监测器等一批先进空间遥感器。其中,“神舟”三号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是继美国1999年发射MODIS之后进入空间的第二台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图像质量清晰,光谱分辨率好,应用部门已利用这些成果开展试验性应用研究,对其评价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技术已跨入美国和欧共体等国际上先进行列”;“神舟”四号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在轨运行取得大量具有应用价值的科学数据,一举试验成功微波辐射计、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是我国空间遥感技术的重要突破;配合微波高度计的飞船精密定轨,达到我国低轨道空间飞行器全球定轨的最高精度;卷云探测仪具有探测大面积卷云和薄卷云的能力,结果超出预期,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为我国首次实现对全球环境重要参数绝对量的探测,对太阳和地—气紫外、太阳常数和地球辐射收支状态等进行了系统监测,观测成果达到国际水平。

在空间生命及微重力科学领域,研制了一批先进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数十项空间实验。其中微重力液滴热毛细迁移的空间实验和理论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空间细胞培养、细胞电融合、蛋白质结晶、空间生物效应和空间连续自由流电泳,以及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进行的金属合金、氧化物晶体、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的生长实验,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部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空间天文方面,在国内率先对宇宙及太阳的高能暴发现象进行空间观测,取得了γ射线暴探测研究的重要成果。载人航天工程一期空间科学的成功,使我国掌握了空间科学实验的重要关键技术,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作为载人航天安全保障而安排的空间环境监测及预报研究,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飞船轨道空间环境参数,准确预报了对飞船发射有危害的流星暴和其他灾害性空间环境状态,保障了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建立了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空间环境预报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促进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

《3》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构造:

1,轨道舱呈圆桶形状,是航天员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地方。轨道舱调整了舱内布局设计以便安装应用系统设备及航天员食品和饮用水装置。轨道舱的后端底部设有舱门,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返回舱。轨道舱外部两侧装有两个像鸟儿翅膀一样的太阳电池翼,轨道舱所需要的电能就是由这两个电池翼提供的。

2,返回舱是载人飞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舱段,飞船起飞、上升到入轨及返回着陆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内。神舟六号的返回舱形状像钟,其舱门与轨道舱相连,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入轨道舱。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舱内安装了航天员的座椅。飞船在起飞、上升和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舱内还安装了飞行中需要航天员监视和操作的仪器设备,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可以随时判断、了解飞船的工作情况,还可以在必要时人工干预飞船的系统和设备的工作。

3,推进舱形状也是圆柱形的,舱内安装推进系统发动机和推进剂,其使命是为飞船提供姿态高速和进行轨道维持所需的动力,飞船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一部分设备也安装在这里。推进舱外部两侧也安装了两个太阳电池翼,为飞船提供所需的电能。

载人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舱段,舱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内部安装的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将为航天员提供一个与地球环境一样的舒适生活环境。另外,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察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察地面驾驶飞船。

《4》运载火箭系统

神舟七号使用长征2F火箭进入太空。专家一致认为,火箭功能及性能满足工程总体和飞行任务要求;产品技术状态受控,研制质量良好,出现的质量问题已经全部归零或有不影响飞行任务的明确结论;完成了规定的可靠性安全性项目试验,各项准备工作满足载人航天飞行产品出厂放行准则的要求。

长征2F火箭整装待发

长征2F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指标:

火箭的可靠性为0.,安全性为0.9:0.的可靠性就是说100次发射里,只有3次火箭可能出现问题;0.9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现1000次问题里,可能有3次会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载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为0.91到0.93,没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它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比人体含水量还大。水通常占人体的60%到70%。

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神舟六号飞船比神舟五号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古罗马人使用两匹马拉的车,车轮在石板路上磨出两道沟。由于车轮宽窄不一样,路上留下了不同宽窄的沟。后来他们想把轮距统一起来,就把两匹并排的马屁股当成标准,即1.435米,后来英国人修铁路也把铁轨轨距定为1.435米,并被各国沿用。按照这个轨距修建的铁路,能够运输的货物最宽为3.72米,去掉车厢外壳,只剩下3.35米。因此,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火箭入轨点速度为每秒7.5公里:这个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们通常说的“十里长街”,是指北京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长6.7公里。每秒7.5公里的速度,相当于1秒钟内从长安街东头跑到西头。

火箭轨道近地200公里,远地350公里:地球半径6400公里,火箭轨道与地球的距离,仅为地球半径的几十分之一。如果站在地球外面看,飞船就像贴着地面在飞行。

《5》发射场系统

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基本任务是,为运载火箭、飞船、有效载荷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转载、总装、测试及运输设施;为航天员提供发射前的生活、医监、医保和训练设施;为载人飞船发射提供全套地面设施;组织、指挥、实施载人飞船的测试、发射及飞行上升段的指挥、调度、监控、显示和通信;组织、指挥、实施待发段和上升段的应急救生;完成运载火箭上升段的跟踪测量和安全控制;为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提供有关参数和图像;提供载人航天发射区的后勤服务保障。

酒泉发射场建在戈壁沙漠的绿洲上,西依山,东临河,是当年聂荣臻元帅亲自挑选的一块风水宝地。至今,一提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许多人都会以是在酒泉。其实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210公里。当时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起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发射场地处茫漠戈壁,很难选一个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且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随着任务的变化,发射场在神七任务中不仅要为舱外航天服提供测试环境和技术保障,还要重新制定测试和发射流程,把舱外航天服与飞船的联试、舱外航天服与火箭的联试等纳入测试流程。

《6》测控通信系统

在“神舟”飞船七大系统中,测控与通信至关重要。打个比方,航天器好比是风筝,测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的远洋测量船就是牵住风筝的那一根线,地面的控制系统就像放风筝的人,测控与通信总体方案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载人航天工程的成败。

、 当运载火箭发射和载人飞船上天飞行以及返回时,需要靠测控通信系统保持天地之间的经常性联系,完成飞船遥测参数和电视图像的接收处理,对飞船运行和轨道舱留轨工作的测控管理。这个测控通信系统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陆上地面测控站和海上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队组成,执行飞船轨道测量、遥控、遥测、火箭安全控制,航天员逃逸控制任务额。

我国航天器测控系统已经形成了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中枢,以十多个固定台站、活动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测控网。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我国的飞船测控系统使用了统一S波段系统,通过同一套发射机和天线系统、接收设备发送或接收遥测和遥控信号以及话音和电视信号。探月的号角吹响后,我国的航天测控网又开始建设探月测控系统,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建设35米口径天线深空测控网,提高我国深空测控的能力。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深空测控领域的国际合作。

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按,神舟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7》着陆场系统

飞船着陆场系统是指担负对飞船再入轨迹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并回收返回舱,以及对航天员出舱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和紧急后送等相关分系统的总称。

着陆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增加的一个系统。着陆场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飞船在太空飞行后,从返回舱再入大气层开始,利用先进的无线电测量系统,对目标进行捕捉、分析和落点预报,然后组织迅速逼近返回舱,并且对返回舱进行处置,且将其安全运回基地。着陆场系统还包括:飞船上升段陆上和海上应急返回搜救分系统,在海上救生区部署了专门的打捞救生船和直升机,配备了能在复杂海况下打捞漂浮在海面上的返回舱的设备。

要让在300多千米高空飞行的飞船准确降落在旋转着的地球上的预定地点,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多种技术保障,要有非常可靠的控制系统、跟踪系统和安全的着陆场系统。前苏联曾有一次飞船返回时,因控制系统发生偏差,飞船偏离预定着陆点1000多千米。结果当飞船降落到距地面一定高时,3名宇航员从飞船弹射出来后(那时是乘降落伞着地,不是乘飞船直接着地),有两个宇航员落地了,还有一个宇航员掉到了森林里。由于直升机无法在森林着陆,只得专门派伐木工人紧急赶至现场,开辟一个停机坪,让直升机降落才把人救走。当时天气很冷,航天员在森林里冻了一天一夜,差点冻死。所以除了对飞船的控制、跟踪技术非常重要外,飞船着陆场地的选择和建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当然,飞船的着陆场不是像跳伞员降落地点那样,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画个圈,做个明显标志,跳伞员自己控制降落伞,落到里面就行了的。飞船着陆场的选择远不是这样简单,而且它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神七日志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时3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亲切看望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并为他们壮行。

18时许: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确认技术状态后,航天员先后进入神七返回舱。

18时35分许:翟志刚开始用指挥棒尝试操作。

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摆杆全部打开。

21时09分许:火箭点火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点火第120秒 火箭抛掉逃逸塔

点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

点火第500秒,二级火箭关机

点火第583秒时,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2分许:航天员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21时32分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许: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许: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12时0分36秒至8分46秒:远望六号船首次精确测控神七飞船。

12时47分至12时59分:神七飞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域。

21时47分许:“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许: 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许,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许: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时57分许: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许: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许: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许: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许: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许: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许: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许: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5时01分许:轨道舱关闭正常。

18时32分许: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20时16分许: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

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第四日 9月28日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1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中国新闻的历史沿革

这首诗是我国知名电视人马东所写,在爱奇艺访谈节目《以德服人》中,马东做客访谈,提过这首定场诗。当场明确是当年马东在国外,感情遭遇波折时写下的。

这首诗名《无题》,最早收录于1995年出版的《马季传:笑洒人间》的第十一章,作者是马季之子马东。

全诗如下: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扩展资料

马东,1968年12月25日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学院,爱奇艺前首席内容官、米未传媒创始人CEO、制作人、主持人。

人物评价

主持人马东他长得既不帅,也不酷,有时候还显得憨态可掬,但是他在中国电视主持界却声誉日起,靠的就是他明快的现场判断力和犀利的思维。

马东的国外留学的经历和从小家庭的生活让他对艺术耳濡目染,每次面对选手、观众以及评委的挑剔目光,幽默机智细胞的马东总有一种处变不惊的松弛。(央视网评)

马东正式加入爱奇艺,除了给爱奇艺带来电视媒体相关的经验和,其名人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爱奇艺带来不错的口碑及效益。(财新传媒评)

马东与父亲一样,之所以能够在北京圈内拥有好口才、好口碑,好评价,他一直非常成功,不是因为别的完全依靠自己的才华。(新浪网)

马东的主持风格睿智,幽默,大气,很有自己的特色,亦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事业蒸蒸日上,长此以往,肯定是一位优秀乃至大师级主持人。(东方网评)

去年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情,分别在几月几日?

1992年10月1日,CCTV-4正式开播,当日20点30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国新闻》前身)播出第1期,共10分钟。首播之后,又分别在22点、24点和次日8点30分安排重播。

1992年10月3日起,《中国新闻》又在CCTV-2(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20点30分安排重播,后调整至20点重播。 《中国新闻》在CCTV-2的重播一直延续到2003年5月新闻频道开播前。

1992年12月18日,《中国新闻》播发《李光耀说:英国在香港搞民主是阴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就香港问题答记者问》,次日时任广电部部长艾知生表扬了这一编排,说利用外国政治家的观点为外交斗争服务很有力,要继续坚持下去。有关领导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一是《东方时空》的创建,二是《中国新闻》的崛起。

1993年5月17日,《中国新闻》第1次改版,《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改名为《新闻》,节目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除通过CCTV-2和CCTV-4播出之外,还通过卫星向北美地区传送。

1993年12月1日,《中国新闻》第2次改版,节目由1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同时在CCTV-4的播出时间调整为20点30分(首播)、23点10分和0点(重播)。在增加信息量的基础上,注重服务性,增加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

1994年5月1日,《中国新闻》第3次改版,节目由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正式启用现栏目名。台领导提出了“汇天下之精华”的编辑方针,把栏目办成海内外要闻荟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1994年10月7日,《中国新闻》粤语版——《粤语新闻》创办,每天21点30分播出,每次20分钟。

1995年5月,《中国新闻》开始用现场直播方式,实行每天8次滚动播出。

1995年9月4-15日,《中国新闻》参与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报道 ,并首次增加午间和傍晚新闻时段。

1995年9月27日,《中国新闻》通过台湾无线台(TVBS)在其新闻中直播5分钟新闻。

1996年5月1日中午12点,《中国新闻午间报道》创办,时长20分钟,15点重播。北京时间中午12点是北美(西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开办此新闻的目的主要是为方便北美地区观众收看。

1996年8月5日,另外一档《粤语新闻》创办,每天18点30分-18点50分直播20分钟,香港亚洲电视本港台曾一度转播该档新闻。

19年1月1日,《中国新闻》再次改换片头。

19年7月28日,《中国新闻早间报道》开办,北京时间8点-8点15分直播,使国际重要的报道比午间提前了4个小时。北京时间早8点是北美(东部)晚间黄金收视时间。

1998年1月26日,《中国新闻15’》开播,北京时间10点-10点15分直播。同日,每天12点45分的重播《粤语新闻》改为首播。

1998年6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改换新片头。还增加了《中国新闻财经报道》和《中国新闻文化报道》。

1999年9月23日,《中国新闻》开设台湾“9·21”大地震特别报道《北京—台北两岸寻亲热线》,当晚有近千名观众打进寻亲电话。

1999年,《中国新闻》获中国新闻奖电视节目编排一等奖。

2000年1月1日,《中国新闻》启用新片头,并在片头中加上英文名称“China news”。

2000年2月7日,CCTV-4改版,原《中国新闻早间报道》扩容升级为《新闻60分》,北京时间8至9点直播,以北美地区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和亚太地区早间收看电视的华语观众为受众主体,是央视首个1小时新闻栏目。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次日凌晨的4个整点,《中国新闻申奥特别节目》对各界人士的反应进行现场报道。

2002年9月2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实现“整点有新闻,次次有更新”,实现了24小时整点新闻的准新闻频道架构,同时建立了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中国新闻》还增设了《地方连线》《国际观察》等特色板块,栏目获2002年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2003年2月24日,《中国新闻》18点档推出《评论员时间》。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当天10时41分40秒《中国新闻》第一时间播发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从此开始全程同步直播报道整个伊拉克战争。3月20日至4月10日,共直播328小时,首播1450条新闻,滚动字幕发布13400条新闻。伊拉克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又陆续赶制并播出30集系列专题片《伊拉克战事全纪录》。

2003年5月8日,CCTV-4改版,每次5分钟的整点新闻全部改为10-15分钟,全天还有4个1小时重点新闻,使频道的新闻节目时间增加到每天465分钟,真正成为“以新闻立台”的国际频道。

2004年4月26日,《中国新闻》午间节目改版,突出遵循“抓大放小”的原则,强化焦点新闻理念、时效、现场、跨媒体传播理念、对外特点和“有闻才报”的原则,推出“港澳台专讯”板块。

2005年4月26日至5月13日,《中国新闻》全程跟踪报道连战和的大陆之行,收视率迅速飙升。

2006年1月30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片头,新片头以红色作为主色调。

2007年1月1日,CCTV-4分为亚洲、欧洲、美洲三版,绝大部分《中国新闻》直播时段三个版本通用。

2008年1月1日,12点档《中国新闻》推出“直通港澳”,每天播出来自港澳地区的新闻资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新闻》参与特别报道,CCTV-4推出《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持续22天,推出直播304场,总时长超过220小时,播出新闻近5100条(次)。

2009年8月1日,CCTV-4改版,《中国新闻》更换全新片头,启用现行栏目口号——“全球(最初为世界)新闻,中国播报”。此次改版对字幕进行重新包装,增大字体,背景升级为动画背景;片尾直接以“中国新闻”取代“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新的版权标识,并启用新的片尾音乐。并注重加强新闻评论,传播中国观点 。从2009年起,《中国新闻》改由整合后的央视新闻中心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具体承制。

2009年9月15日,8点档和12点档《中国新闻》中的即时新闻评论工作由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担。

2010年4月30日,为配合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新闻》主播台上增加上海世博会相关主题的装饰。

2010年12月1日,CCTV-4改版。12月6日1点档《中国新闻》在临时演播室播出,4点档《中国新闻》时,原演播室投影背景更改。

2012年7月28日到2012年8月13日伦敦奥运会期间,CCTV-1(香港版)首次与CCTV-4(亚洲版)并机直播《中国新闻》,主要在凌晨部分时段、早间时段并机。

2012年11月5日1点档,《中国新闻》的圆形演播台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4点档,全新演播台首次出镜。

2012年12月29日4点档,《中国新闻》的新演播台小改,完成首次出镜。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特别报道。

2014年2月16日起,CCTV-4在北京时间每周日19:00-20:00推出《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

2014年12月26日1点档《中国新闻》起,《中国新闻》开始在央视新址以16:9制式直播。

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时段的《中国新闻》正式在央视新址播出。在此之后,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开始使用独立片头,节目片头为方形印章的《中国新闻》标志,包含内容提要,启用新的片头音乐;4点档和其它小时段使用《中国新闻》大文字片头(8、12、21点档的《中国新闻》以及每周日的《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中为片花),无内容提要,沿用2009版的片头音乐。

2016年1月起,《中国新闻·周日一小时》取消,19点-20点改为《中国新闻+今日亚洲》(周一至周六)、《中国新闻+中国舆论场》(周日)。 21:00-21:30

21点档《中国新闻》以“权威盘点”为理念,梳理全天发生的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重点突出、大事不落”。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国内(含港澳台)观众和亚太其它地区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12:00-13:00

12点档《中国新闻》因为60分钟篇幅,因此内容更为丰富,设“新闻头条”、“直通台湾”、“媒体焦点”、“天气预报”等板块,其中台湾新闻和全球媒体内容摘播两部分是最大特色。该档新闻同时服务北美洲(西部)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

8:00-9:00

8点档《中国新闻》由原《新闻60分》改版而成,该档新闻主要服务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黄金时间收视的华侨华人、驻外机构人员、留学生,也服务国内(含港澳台)和亚太其它地区早间收看新闻节目的华语电视观众。

4:00-5:00

4点档《中国新闻》主要服务欧洲、非洲观众,前半小时播出新闻,后半小时重播《今日关注》。如前一日无《今日关注》,则整1小时均为《中国新闻》。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雅安地震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回想当日,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对灾区群众的救援当中亲。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属于甲型流感,根据禽流感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云南赵家沟山体滑坡2013年1月11日8时20分左右,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有10多户村民住房被掩埋。经相关部门核实,赵家沟村民小组共有60余人,其中外出打工20余人,山体滑坡被掩埋40多人,房屋全部被埋。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四川暴雨2013年7月7日以来,四川省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11日18时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四川成都、绵阳、阿坝等15个市州的75个县(区、市)209.4万人受灾,31人死亡、166人失踪。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嫦娥三号12月16日上午,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实现了中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余姚水灾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因为进水导致部分变电所、水厂、通讯设备障碍,供电供水出现困难。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青岛输油管道爆炸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1]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厦门BRT公交车爆炸起火6月7日傍晚6点30分左右,厦门一辆BRT快速公交车在金山站附近爆炸起火,目前BRT全线停运,起火原因尚未明确。现场照片显示,出事车辆车身起火,现场浓烟滚滚。现场目击者称火势持续了半个小时,烧毁了BRT沿线近7片车道隔离板。

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神舟十号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对吗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有哪些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异都很大,就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省市,气候也是不同的,如今全国各地普遍高温,夏天到什么时候结束就成了人们最受关注的问题,接下来一起看看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1

  北京高温天气有几个月

 北京高温天气有2个月也就是7-8月人们常说的三伏天。

 北京高温天气有几个月是大家闲聊的时候常会谈到的。毕竟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自然非常关注那里的天气,因为有很多人在业余时间去那里旅游。6月到8月是北京非常热的时间,北京最热的时间是6月中旬到8月10日。

 这个时候就是光线强时候。其中,上午9点到下午4点最热,晚上还不错。但是,北京又干又热,会“炒”你身上的油。如果身上有一层油,当然仔细想想,散热很差,所以一般北京市民都会及时洗澡去除油,这样舒服多了,只要清爽不吹空。

  北京高温天气什么时候结束

 北京高温天气至少到9月份才会结束,尽管8月份已经立秋,但是立秋后还是有秋老虎,因此,对于室外或高温作业人员应取必要的高温防护措施。公众应及时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

 下午2点左右,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紫外线辐射强,容易中暑。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这段时间外出。如果你需要出去,你应该带着雨伞和帽子,多加点水。同时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物。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最热

 北京夏天7月份最热。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最热是时下很多人都有疑问,但是就以往的数据来看北京最热的时候是在7月份,历史上最高温度达到42度,不过那是极端状况,平时最多也就39度,当然这只是气象台预报的温度,实际体感温度,据测量最热的室外阴凉快处距地面1.5米的温度有50-60度,而地面井盖则有70-80度。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2

  北京几月份开始降温?

 北京10月份开始降温。

 北京作为北方城市,由于四季分明,所以入秋后气温就会慢慢地降下来,降温的话大概十月底就开始冷了,到11月份中旬会开始有暖气,一直持续到来年的3月中旬。到4月份会春暖花开,气温回升。

  北京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久?

 时下虽已经七月末了,但是北京的高温天气仍在继续,最少还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即使马上就要立秋了,但是还是有秋老虎这一说。所以对于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取必要的高温防护措施。

 公众需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下午两点前后正是一天中天气最为炎热的时间,紫外线照射强,容易中暑,因此这一时段应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出门需随身带好遮阳伞、帽,多补充水分。同时,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2022年夏季高温天气持续到几月份

 夏季高温天气持续8月下旬。

 夏季真的是一个让人心烦的季节,就以往数据来看高温天气是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结束,时间大概是一个月,不过具体的天数可能根据每年的天气现象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2022年三伏天的天数会有40天,所以高温天气大概40天,末伏结束是在8月10日,所以结束高温大概要到8月10日左右,但由于三伏天后紧接着是秋老虎,一般在秋老虎结束后,大概是在2021年8月14日至22日之后,天气开始逐渐降温。

北京夏天什么时候结束3

  从几月到几月是夏天?

 夏季为6-8月份。 夏季: 5月5--7日交节 [立夏(节气),黄经45度 ];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 度]; 6月5--7日交节 [芒种(节气),黄经75度 ];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 度]; 7月6--8日交节 [小暑(节气),黄经105度]; 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至秋分为夏季。

 科学的划分方法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为夏季。6月21或22日为夏至日,那天太阳直射北hui归线,此时北hui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月亮整夜不落,出现极夜现象。

  北京夏天到几月?几月开始要穿长袖?

 北京夏天到8下旬3伏基本结束,俗称月乱穿衣,基本也就是9月份穿长衣的就有了

  夏天是几月份至几月份

 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

 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

 西方人则普遍称夏至分为夏季。

 科学的划分方法是日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即为夏天结束。

 以上就是夏天是几月到几月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农业百科几月相关信息!

2011年1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25日北京的最低气温是-7℃,成都的最低气温是6℃,则25日这一天成都

一、风灾类,包括台风、飓风、龙卷风、寒流、热流、风暴等,以及由它们引起的连带灾害.

国际部分

2005年06月,印度各地气温升高,仅19日一天全国即热死370人,气温创5年来新高.(新浪网)

2005年09月,美国南部四州因“卡特里娜”飓风死亡人数上千,失踪人数超过2万,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新华网)

2005年10月,“斯坦”热带风暴在中美洲地区引起的洪水和山体滑坡至少造成757人死亡.(人民网)

2006年01月,寒潮导致孟加拉国北部地区、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北部地区、尼泊尔南部地区共计至少220人死亡.

2006年01月,欧洲遭遇寒流袭击近百人死亡.(新华网)

2006年01月,乌克兰遭严寒侵袭5天冻死181人,冻伤2千多人.(新华网)

2006年12月28日,菲律宾国家救灾协调委员会公布的数字说,2006年强台风“榴莲”带来的气象灾害共造成该国1158人死亡,3235人受伤,另外还有891人至今下落不明.(新华网)

2007年06月,热浪袭击印巴两国共至少149人死亡.(新浪网)

2007年10月初,台风“利奇马”在越南中部登陆,引发水灾和泥石流,造成86人死亡,9人失踪。与此同时,台风还造成部分地区电力和通信系统中断。(摘自气象网站)

2007年11月,孟加拉国受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约4100人死亡,800多万人受灾.

2008年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据新华社报道,这次灾难造成约8.45万人丧生,5.38万人失踪,1.94万人受伤,735万人受灾。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新

2008年1~10月,美国东部和南部频繁遭龙卷风袭击,造成123人死亡,2008年成为1953年有确切记录以来造成伤亡情况最严重的10个龙卷风年之一.

2008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大西洋热带风暴“费伊”、飓风 “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相继袭击加勒比海岛国和美国,共造成至少832人死亡.

2008年2月17日,飓风“伊万”袭击马达加斯加,造成至少83人死亡,177人失踪,受灾人口达32万,其中近19万人无家可归。

2008年6~9月,南亚多国出现暴雨洪水,并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共造成至少639人死亡,主要受灾国有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

2008年6月20~25日,热带风暴“风神”袭击菲律宾和中国,暴雨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共造成至少674人死亡,其中仅在菲律宾就造成664人死亡.

2009年1月底,澳大利亚东南部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高温热浪造成至少22人死亡。同时由于持续异常高温和干旱,加上人为纵火,引发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森林大火,至少222人死于火灾,为该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灾之一.

2009年5月25日,强热带风暴“艾拉”袭击了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西南部,造成印度至少29人死亡,孟加拉国至少167人死亡.

2009年6月,印度中部、北部和东部、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南亚诸国出现罕见持续高温热浪天气。高温热浪造成土地干裂、水库干涸、河流枯竭;南亚至少375人死于高温热浪的影响,其中印度120人,孟加拉国100人,巴基斯坦65人.

国内部分

2007年2月28日,新疆吐鲁番遭遇大风,瞬时最大风力达14级(41.8米/秒),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11节车厢被吹翻,4人死亡,南疆线被迫中断行车。

东南沿海遭遇大小台风数不胜数,每年均有人员伤亡.

二、雪灾类,主要是暴雪以及由它们引起的连带灾害.

国际部分

2005年2月20日,由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近两天连降大雪引发多起雪崩,截止22日已造成210多人死亡。(中新网)

2005年12月上旬以来,日本海沿岸地区以及北海道地区连降大雪,造成严重雪灾,截至2006年1月12日,大雪已造成80人死亡.(新浪网)

200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参崴遭遇了130年来最强烈的降雪,导致滨海边疆区各主要居民点之间的道路全部中断,机场和轮渡也停止运营.

2009年入冬以来,蒙古国遭受寒潮天气引起的数十年来罕见雪灾,已导致近350万头(只)牲畜死亡.

国内部分

2008年1月南方九省的大暴风雪,持续时间长,损失巨大,交通受阻,输电线路等设施破坏严重.

2009年11月,北方数省遭暴雪袭击.由于降雪强度大,对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雨灾及洪灾类,主要是暴雨,以及由它引起的洪水、泥石流、山崩等等.

国际部分

2005年03月,由于暴雨和融雪,阿富汗多处发生洪水灾害,造成至少200人死亡,数千幢房屋被毁.

(新华网)

2005年07月,印度西部连日特大暴雨引发多起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至少900人死亡.

2006年02月,菲律宾暴雨引发洪水泥石流,这次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1800人.(新华网)

2007年12月,印尼洪灾造成至少120人死亡或失踪,还有上千人无家可归. (新浪网)

2009年3月,持续强降水频袭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马拉维、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国,引发44年来最严重洪灾,其中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共造成至少133人死亡。

国内部分

1998年的特大洪水,不用说了吧,损失数据不详,抗洪群众达800万,部队官兵达30多万.

2005年06月,截至17日14时,黑龙江省宁安市洪灾死亡人数升至106人,其中学生102人。(新华网)

2008年6月中旬以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部分地区遭受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据民政部公布的消息,截至6月27日16时统计,南方6省(区)共有2147.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64人,失踪68人,紧急转移安置187.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73.9亿元。

四、旱灾类,只要天上长时间不下雨就算,如果再持续高温就更恐怖.

国际部分

不知道.

国内部分

2005年春末夏初,云南多数地区旱情达中等至严重强度。是自19年以来旱情最严重的一年。(问天网)

2006年春夏,四川、重庆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近千万人、600万头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2007年9月下旬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旱情严重,为五十年来所罕见。

2008年初,重庆遭受持续旱灾,约一百四十万人、一百万余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中国新闻网)

2009年秋至2010年春,云、贵川渝、广西、湖南等地出现百年不遇特大干旱,湖泊干涸,河道断流,此干旱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五、地震类,主要是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一切毁灭性灾害.

国际部分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克尔曼省东南部发生6.6级强地震,至少造成5万人死亡。

2004年2月24日,摩洛哥北部山区发生6.5级地震,至少造成564人死亡。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部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至少28万人死亡,包括至少600名华人。

2005年2月22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发生6.4级地震,地震至少造成602人死亡,991人受伤,数千人无家可归。

2005年3月28日夜,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地震,地震至少造成1300人死亡,其中包括约500名华侨。

2005年10月8日8时,在巴基斯坦首府伊斯兰堡北发生7.8级地震,地震波及到印度、阿富汗等地区。地震已造成8.6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

2006年5月27日凌晨,印尼爪哇岛发生6.2级地震,至少造成5782人死亡。

2006年7月17日,印尼爪哇岛南部海域发生7.7级强震,5分钟后引发海啸,袭击爪哇南部沿海一带,至少造成668人死亡。

2007年8月15日,秘鲁当地时间约18时40分(北京时间16日7时40分),秘鲁发生8.0级强震,地震至少造成510人死亡。

2007年9月12日,印尼7.9级海底地震,造成1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国内部分

1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同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发生 7.1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严重。死亡人数达24万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至目前为止最终伤亡人数仍在统计中.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六、火山类,含火山喷发以及喷发后灰尘引起的其他灾害.

国际部分

2002年10月,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一连串地震引发了埃特纳活火山(Mount Etna)大规模喷发,迫使当地官员关闭学校,改变交通行驶路线。此次爆发能从国际空间站员观察到。

2005年2月15日,俄罗斯东部半岛上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克留切夫斯克火山突然爆发加剧,导致当地将此火山警戒提升到最高警戒。来自此火山爆发的熔岩导致艾尔曼(Ehrman)冰川融化,融化的水进而在火山底部形成了一条河流。

2008年5月2日凌晨,已经有9000年没有爆发的智利柴滕死火山突然喷发。喷出的烟柱高达1.2万米,在距离火山200多公里的蒙特港市可以明显观测到。由此产生的火山灰殃及邻国阿根廷。

sh

2010年3月20日,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的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上的艾雅法拉火山开始了190年来的首次喷发。这次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并产生了壮观的熔岩喷涌,在高空飘散的火山灰致使欧洲多个机场纷纷关闭,造成巨大损失。

国内部分

规模小,忽略不计.

七、一般不大感觉到的全球变暖、外来物种入侵、某些物种的消失、区域性的生态巨变等等.

比如,上海2010年夏季,遭遇多次40度以上的高温,为60年来的新高。

自然灾害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3

试题分析: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由题意得 ,

则25日这一天成都的最低气温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高13度.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