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山西忻州确诊新型肺炎_山西又增一例在忻州

tamoadmin 2024-09-30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送亲吃饺子,迎亲吃面?2.忻州北方中学感染几例3.山西的最新防疫政策4.在省内上大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5.洞房的洞房文化“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如若追寻它的由来,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元予以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1.为什么送亲吃饺子,迎亲吃面?

2.忻州北方中学感染几例

3.山西的最新防疫政策

4.在省内上大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5.洞房的洞房文化

山西忻州确诊新型肺炎_山西又增一例在忻州

“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如若追寻它的由来,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

元朝末年,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激化,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元予以残暴镇压,激战十余年,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百姓十亡七八,原本人丁兴旺之地变得道路阻塞、人烟断绝。明初“靖难之役”的拉锯战,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地方出现千里无人烟的局面。

与中原邻省不同,元统治的中心腹地山西却幸免天灾战乱的祸害,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使得这里人丁兴旺,加之大批难民落足,山西尤其晋南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巩固,明初从洪武至永乐十五年,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明一共组织实施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这里原有一座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寺院——广济寺,寺院规模宏大,殿宇巍峨,僧众济济,香客不绝。寺旁植有一颗“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十分壮观。树下,车马大道横穿而过,四方行人络绎不绝,是个交通要地。由于洪洞地处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又地势开阔,四通八达,便于集中驻扎移民,因而明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专办移民事务,大槐树下成了移民的聚散之地。 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北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少部分迁往晋北、陕西、甘肃、宁夏,这些移民后来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大规模地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当年,移民们就是在这里领取“凭照川资”后上路的。临行之时,移民纷纷折槐为记,频频回首,最后看到的只有大槐树和老鸹窝,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故土的标志。随着岁月的流逝,后人们已记不清到底迁自何县何村,惟有大槐树深深刻在了一辈又一辈人的心里。

据说当年移民时,为防止逃跑,官兵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用刀在小脚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因而直到今天,凡是槐乡移民后裔的脚上小趾甲都是两瓣。 “莫道源渊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指果如何?”各位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验一下。

迁徙时,官兵为防止百姓途中逃跑,往往用反绑形式,然后用一根长绳连接起来,押解上路。由于路途遥远,时间长了,背手成为习惯,以后迁民仍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厂这个习惯。

还有现今常用的“解手”一词来源于迁民。据说在长途跋涉中,人们需要方便时,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语言就简略了,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双方就都明白了是什么意思。此后,解手成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名词。 移民迁到新居后,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恋,多在新居前栽种槐树以志纪念。还有些移民以原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区有赵城营、蒲州营、长子营、红铜(洪洞)营等,说明了他们当年的迁徙地。许多流传至今的族谱碑文,也记载了迁徙的过程。这些都是当年移民背井离乡的历史见证。 碑亭建于1911年,是由村民景大启集资修建的。碑亭所在地,就是古大槐树的生长地。这座亭虽不长,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石碑一座,高3.5米,宽80多厘米,碑额盘龙间篆书“纪念”二字,碑上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书大字,碑阴刻着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碑亭后的石经幢,古朴典雅,为金代作品,是原广济寺的遗物,也是当年迁民情景的目击者和见证者。 据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卢永祥等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劫,惟独到洪洞后,军士经古大槐树处,全部下马罗拜,徘徊不肯离去,而洪洞百姓生灵财物得以保全。这一段,也使洪洞人引以为自豪,从而留文记载。 碑亭右侧的3间建筑,是供寻根游人歇憩品茗的茶室,楣上匾题“饮水思源”四个大字。诸位不妨在此略坐饮茶,以发思古之幽情。 这座四柱三门,古色古香的牌坊,与碑亭、茶室同时修建。它的两面横额分别刻着“誉延嘉树”和“荫庇群生”,横额两面的对联为“茶可解饮,碧乳澄香通世味;亭堪楼迹,绿槐夹道识乡情。”“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思。”是啊,600年来,古大槐树下的移民后裔已遍及全国,甚至远播海外。如今,万里迢迢到此寻根祭祖的槐乡后裔源源不断,祭祖小屋里贴着一张“古槐后裔姓氏表”,表上共有搜集整理出来的姓氏450个,以供寻根者查询。 当年,大槐树下伤心泪洒。今天,古槐之前欢聚一堂。回首往事,展望未来,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脉相连,心心相印。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以及笔者收集查阅的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的不完全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个县(市)。其中:河南106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山西34县(市),内蒙古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

一、 明朝大槐树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黄河中下游、华中地区,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8个府,1个直隶州,11个属州,96个县。

河南的移民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主,这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吻合。经笔者对河南地区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106个县(市):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璧、杞县、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盂县、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义马、盂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

二、明朝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分布

大槐树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一带,这主要是因为元末明初山东的战乱和黄河泛滥都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但经过明初的再迁移,移民就分布到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了。据笔者对山东地区的家谱、碑文、地方志和收集的信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在9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青岛、胶南、胶县、即墨、淄博、枣庄、滕县、德州、宁津、商河、济阳、禹城、夏津、陵县、齐河、武城、广饶、滨县、垦利、阳信、沾化、利津、博兴、惠民、潍坊、潍县、诸城、郯城、安丘、临朐、寿光、高密、益都、烟台、牟平、文登、莱阳、栖霞、掖县、荣城、莱西、招远、黄县、临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县、莒南、费县、泰安、莱芜、新汶、肥城、平阴、宁阳、东平、济宁、兖州、鱼台、嘉祥、汶上、曲阜、邹县、菏泽、郓城、巨野、单县、曹县、鄄城、梁山、定陶、东明、聊城、东阿、临清、莘县、金乡、微山、阳谷、冠县、高唐、邹平、无棣、威海。

三、明朝大槐树移民在京、津、冀地区的分布

北京市简称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为东北和华北等地区枢纽。金时正式建都。

京、津、冀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129个县(市),主要为:北京、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通县、大兴、房山、天津、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石家庄、唐山、灵寿、束鹿、晋州、赵县、井陉、获鹿、、正定、深泽、无及、赞皇、元氏、栾城、平山、张家口、怀来、蔚县、张北、宣化、涿鹿、怀安、滦平、隆化、丰宁、万全、迁西、迁安、昌黎、卢龙、滦南、遵化、玉田、乐亭、滦县、丰南、安次、三河、霸县、固安、大城、秦皇岛、安乎、交河、肃宁、文安、永清、保定、涞水、阜平、唐县、徐水、高阳、沧州、青县、海兴、任丘、武邑、故城、冀县、丘县、鸡泽、临西、任县、涿县、定兴、安新、蠡县、博野、定县、涞源、新城、完县、清苑、满城、沧县、东光、河间、献县、衡水、饶阳、阜城、景县、枣强、深县、武强、邯郸、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大名、涉县、广平、临漳、磁县、武安、邢台、柏乡、隆尧、南宫、巨鹿、沙河、临城、新河、清河、广宗、内丘、威县、南和、南皮、盂村回族自治县。

四、明朝大槐树移民在皖、苏、鄂、湘地区的分布

根据笔者收集的家乘、碑文、信函资料进行:全统计,皖、苏、鄂、湘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62个县(市),主要有:合肥、马鞍山、长丰、蚌埠、六安、明光、定远、淮北、安庆、铜陵、宿州、砀山、萧县、灵璧、怀远、滁州、凤阳、和县、泾县、寿县、亳县、蒙城、利辛、睢宁、阜南、南京、徐州、连云岗、丰县、沛县、盱眙、大丰、铜山、泗阳、沐阳、如皋、清江、江都、襄阳、武汉、十堰、孝感、大悟、荆门、监利、沔阳、郧县、均县、随县、随州、枣阳、宜城、保康、光化、钟祥、长沙、株洲、郴州、郴县、桑植、襄樊、邳州。

五、明朝大槐树移民在陕、甘、宁地区的分布

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根据对地方志、家谱、碑文及信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向陕、甘、宁地区移民51个县(市)。其主要分布为:西安、铜川、宝鸡、岐山、武功、眉县、三原、户县、蒲城、韩城、大荔、合阳、白水、澄城、银川、青铜峡、石咀山、麟游、兰州、甘谷、天水、张掖、镇原、扶风、彬县、米脂、绥德、吴堡、周至、民乐、景泰、中卫、兴平、乾县、会宁、榆林、武威、商州、固原、华阴、古浪、洛南、商南、山阳、丹凤、城固、威南、靖远、平凉、庄浪、渭南。

六、明朝大槐树移民在晋北、晋中及内蒙古、东三省地区的分布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有34个县(市)、内蒙古8个县(市)、辽宁11个县(市)、吉林3个县(市)、黑龙江3个县(市)、广西1个县。其分布为:太原、五台、平定、寿阳、代县、交城、祁县、阳城、灵石、平遥、清徐、忻州、大同、浑源、应县、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阳曲、阳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鲁、阳高、盂县、汾阳、孝义、运城、静乐、长治、潞城、晋城、呼和浩特、包头、固阳、凉城、丰镇、清水河、商都、兴和、沈阳、大连、清原、抚顺、丹东、鞍山、辽阳、海城、凌原、锦州、建平、长舂、四平、洮安、哈尔滨、鹤岗、嫩江、北流县。

为什么送亲吃饺子,迎亲吃面?

忻口是忻州的一个村,忻口村西靠山坡,东临滹沱河,居于四十里孤山之东北部。山地多于平地,在城北50里处。东面隔河与定襄县三家村、玉会村相望,南至石壑子2里,西隔金山与原平市王家庄相距10里,北至红崖湾2里。

忻州市,山西省地级市,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

忻州地形地貌

忻州市山岳纵横,地貌多样。山区、高原约占全市面积的87%,川地占13%。南、西、北三面环山。南有系舟山、阴山,属太行山支脉,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马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

西部云中山、马圈山系吕梁山余支,主要山峰有云中山、鼓山、王峰山、马圈山、龙王垴等,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北部金山、大青山,为五台山支脉,海拔在千米以上。东部自北向南分布有恒山、五台山、太行山、系舟山,中部有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

平川面积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其中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的西端为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较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忻州、百度百科-忻口村

忻州北方中学感染几例

山西婚俗 自古以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礼”,即“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六礼”的程序不断得到简化。尽管山西各地区之间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总的演进趋势都是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山西各地的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议婚---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言权的。“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定婚---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晋南襄汾等地,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在晋南的闻喜,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除各色衣料、金银首饰、酒肉糖果外,还有90个花馍。女方的回礼,除衣装鞋帽,各种文具外,也有几十个花馍。男女双方把花馍切成薄片,分送亲友、乡邻,称为“散喜馍”。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晋中祁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山西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XXX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广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全柬制成,太原、大同等地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祁县、平遥一带则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在订婚之日,晋南一些地方,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出嫁---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寿阳一带称为“会择”,大同等地则称为“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列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雁北一带称为“通书”,晋南等地则称为“送好日”、“下知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吕梁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山西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几天或头一天,也有的在迎娶当天早上,男方要打发人往女方送钗钏首饰、衣装、酒肉等礼物。这一仪式叫做“催妆”,意为催促女方做好出嫁准备。太谷等地把“催妆”称为“饷飧(sun孙);寿阳一带称为“送嫁妆”,同时把女方陪送的妆奁叫做“陪随”。在迎娶之前,大同一带,男方要送面粉和肉给女家,面粉叫做“离娘面”,肉叫做“离娘肉”。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忻州、雁北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晋南襄汾一带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收到妆奁后,男方要回送女方一些礼物。太原一带,男方回送女方的是清酒、猪头和蒸卷,称为“上头盒”。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迎娶---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晋南一带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晋中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山西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左权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雁北平鲁等地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大同一带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太谷一带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女儿在出嫁前,山西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吕梁柳林一带,迎娶队伍到女家门口时,要把一只羊赶在前头进门,俗称“撞门”。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据说他们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饱受颠簸之苦,所以喜钱是不能少给的。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晋中、晋南等地,新娘着装比较特殊,要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饱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婚礼---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晋东南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山西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晋南一带尚保留古意,翼城叫做“打五鬼”,浮山则叫做“摔新人”。

山西的最新防疫政策

如下:

12月3日,忻州新增确诊病例2例(忻府区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0例(忻府区135例、忻州市定襄县3例、忻州市五台县17例、忻州市繁峙县13例、忻州市宁武县6例、忻州市神池县3例、忻州市岢岚县1例、忻州市保德县9例、忻州市原平市13例)

忻州北方中学是民办中学,可直接进入同时学校口碑挺好的。在忻州的几所民办中学中名列前矛,每年升学率挺高。

北方中学原名忻州市第六中学寄宿部属于第六中学,是直属市教育局的一所民办初级中学,是忻州六中教学内涵及管理模式下诞生、成长起来的一所民办公助型初中。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谨遵,诚信,自律守责进取的校训,创建和完善细,实,严,活的教育教学管理特色。

忻州北方中学,乃至大多数私立学校,都将会成为公立学校,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改革,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到学校,小到培训机构。

忻州市北方中学原名“忻州市第六中学寄宿部”,属于第六中学,是直属市教育局的一所民办初级中学,用忻州六中教学内涵及管理模式。

在省内上大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2022年11月3日

榆次区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第100号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疫情早发现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榆次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样时间

11月4日7:00—13:00

二、样方式

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全区便民核酸样点与区域全员核酸样点样(便民核酸样点与区域全员核酸样点统一时间)。

三、检测对象

(一)榆次区区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临时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

(二)居家隔离人员、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和集中隔离点隔离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检测,不进行现场样。

(三)48小时内接种疫苗人员,不进行本次核酸样。

四、注意事项

(一)检测前,请提前登录微信“晋中核酸检测受检端”,在手机上准备好样码(或手机截图,老年人和儿童可提前打印好样码)。

(二)在样点,请按照引导有序排队,前后保持1米线间隔,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聚集和相互交谈,防止样时交叉感染。

(三)久病卧床者、行动不便者、孕妇、婴幼儿及有困难的居民,可与村(社区)网格员联系,安排上门样服务。

(四)黄码人员要居家等待上门核酸样。

(五)不进行本轮区域核酸检测的,将赋黄码管理。

(六)请自觉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规定,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衷心感谢广大居民的理解、支持,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守护家园平安,守好榆次阵地!

榆次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3日

榆社县2022年11月3日区域核酸检测结果通告

“榆社发布”今日1:46发布消息:2022年11月3日上午7:00—12:00,榆社县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共样96096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忻州市定襄县紧急寻找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及风险人群

2022年11月2日20时50分收到忻疾控防函[2022]2029号协查函关于新疆返回途经定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张变某的信息后,为切实做好密接触人员、次密接人员及风险人群的排查管控,确保不漏一人,现紧急寻找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张变某有重叠活动轨迹人员,活动轨迹如下:

11月1日

22时左右驾驶晋HL6591货车从原平大营高速口驶出;途径G108、G337,于23时51分进入定襄县腾达货车场(永旺物流对面)停车,并与门房人员有短暂接触,于23时58分驾驶小汽车(晋H6E333)离开,回到和谐小区(回家休息);

11月2日

9时07分左右在和谐小区门口集核酸;

9时20分左右驾驶小车到达定襄县人民医院核酸集点(原体委院内)进行核酸集,集后与医院保安有接触;

9时40分左右驾驶小车到达腾达货车场,将小车停下后,驾驶货车离开;

10时左右在定襄县外环高速路边双钱之星轮胎店内修车,与两名修车人员有接触;

10时40分驾驶货车离开双钱之星轮胎店;

11时03分离开定襄。

现紧急寻找上述时间段(11月1日23时50分至11月2日11时03分)内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张变某有过轨迹交集的人员。

长治市上党区初筛阳性人员行程轨迹公告

2022年11月1日,我区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混阳性人员(刘某某)。经上党区疾控中心进行流调,现将刘某某行程轨迹公告如下:

10月25日

7:30从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家中到上党区新建煤矿拉煤,到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卸煤;

11:05到上党区荫城张鹏液压修配门市买螺丝;

11:41到上党区韩店街道常兴园小区常兴家宴(上党区苗村供热公司附近)吃饭;

11:50到上党区西苗村城投供热公司拉煤灰;

14:00到达潞城区朗润明珠建筑工地(潞城区原交警队停车场)送煤灰;

15:00回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到家;

18:34在上党区狗湾村真实方便宜综合门市买烟后回家;

18:42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做核酸;

10月26日

7:30从家到上党区新建煤矿拉煤,到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卸煤之后,到上党区西苗村城投供热公司装煤灰;

12:00-12:30在上党区东贾村炖肉饸饹吃饭;

12:30-13:00到潞城区朗润明珠工地送煤灰;

16:00从潞城区朗润明珠工地出来,回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

17:33在上党区狗湾村真实方便宜综合门市买烟后回家;

10月27日

7:30-11:00从家到上党区新建煤矿拉煤,到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卸煤;

11:00从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回家;

17:48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核酸;

18:00去上党区西苗村城投供热公司装煤灰后,自驾私家车(新N****L)回家;

19:43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真实方便宜综合门市买烟后回家;

10月28日

11:00-13:00自驾车(新N****L)到上党区西苗村城投供热公司开货车后,去上党区荫城镇内王村红旗煤业附近垃圾场卸灰;

13:00-14:53到上党区富源汽配汽修(207国道路西黎都公园旁)修车;

16:00到达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家中;

17:33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核酸;

10月29日

7:30从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家中到上党区新建煤矿拉煤,到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卸煤,随后到上党区西火镇山后村晋宇洗煤有限公司拉煤;

11:25在上党区荫城镇交警队附近加油站加油;

14:00-15:54到潞州区津良寺村对面30米煤厂卸煤,然后拉煤,送至上党区原司马砖厂(西申家庄村西庄街附近);

17:05-18:00第二次去潞州区津良寺村对面30米煤厂拉煤,到上党区原司马砖厂送煤;

18:00回家;

10月30日

17:45之前在家中无外出;

17:45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做核酸;

18:49在上党区八义镇官道村刘永梅小卖部买烟后,回上党区狗湾村家中无外出;

10月31日

8:30从上党区狗湾村家中到上党区新建煤矿拉煤,到上党区鑫源洗煤厂卸煤;

11:00-12:00回家路上,在上党区八义镇官道村振庭烟酒门市买烟后回家;

16:10在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做核酸(当时前面有2人排队,后面无人),然后回家;

18:03去上党区八义镇官道村文忠门市买菜后,回上党区八义镇狗湾村家中无外出。

阳曲县有序解除临时静默管理

为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势,经综合分析研判,决定自2022年11月3日6时起阳曲县有序解除静默管理。

一、从严管控各类风险区

现有的高、中、低风险区,在未解除之前继续按照《新型冠状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和太原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我县划定的区域范围以及相关要求等落实管控措施。

二、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各居民小区、村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测温、扫码、验证、戴口罩”疫情防控“四要素”,广大居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少聚集、少聚会、少聚餐、勤洗手、常通风。

三、加强人员流动管控

严格居家人员隔离管理,其他人员要减少跨省、市出行,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域或发生本土疫情的区域,确需出行的,做好个人防护,返县时须向所在工作单位、社区(村)及时报备。

四、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

坚决做到“婚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各类会议和聚集性活动。

榆次区新增一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11月2日16:40,榆次区疾控中心接山西省疫情防控平台推送忻州市原平市协查函:11月1日晚货车司机张某在原平市大营高速路口核酸检测结果为初筛阳性。张某11月2日14:06到达太长高速榆次(东阳)高速口疫情防控检查站,15:00左右到达北田晋平加油站对面磅房过磅,15:36到达山西禾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厂)。太长高速榆次(东阳)高速口进行第一落点核酸样,经榆次区人民医院检测,结果为阳性。

结合以上行程轨迹,请与该阳性人员在同一场合、同一时段有交集或接触的人员,立即向居住地社区(村)或单位报告,暂停社会活动,积极配合区防控部门落实管控措施。

洞房的洞房文化

在省内上大学最好的一点就是离家近,当初我也是因为恋家,也舍不得和自己男朋友异地恋,所以选择留在家里,在家千般好啊,虽然每周都要坐将近四个小时车才能到家,可我每周都会回家,我不是一个能享受孤独的人,所以在家的踏实和舒服的感觉,让我特别温暖。妈妈做的鱼香肉丝,肉包子,还有男票的亲亲抱抱举高高,都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我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同学多数是男生,他们相对女生比较独立,比较坚强,即使是这样很多在外边的孩子其实还是会想家的!每次聚会的时候还是会说,还是在家好,将来一定会回家工作的!

第二个,在本省上学,让我觉得没啥负担,不用面对天南海北的人,出了事儿也会有人帮你,不管你是生病,还是和谁闹别扭了,你都不用害怕,因为你知道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但是,在本省上学,也有不好的地方,第一个就是穷呀,父母会严重的控制自己的零花钱,不像出去到外面,他们用担心你。怕你在外边吃不好,生病了,他们的牵挂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释放,于是只能拼命的给你塞钱,然后你就可以充分的享受堕落的快感了。

第二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在本省上学的孩子们,比如我,被限制了自由,不能去每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玩,周五还会被父母的电话催着回家!

即使是这样,我还是选择了在本省,在家附近可以趁父母年轻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多过一些简单安逸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充满了美好的气息!

但我也不是不支持去外地,毕竟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我作为一个好女子,当然要在家陪老爸老妈啦!

这也高考完了。志愿也填完了,希望那些在本省上大学或者去外地上大学,都要好好努力,不抱怨,不辜负青春!

闹房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从影响的范围来说,可谓遍及全国各地;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近现代仍流行。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闹房习俗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婚礼淳朴、肃穆。

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 “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 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彪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 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算作是婚礼的高潮,各地皆有其闹洞房的习俗.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据说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祟,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因此有俗语:“人不闹鬼闹”。闹洞房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能增添热闹气氛,驭除冷清之感.因而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暖房”。旧时代男女结合多是经人介绍,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此外,闹洞房还能使亲友彼此熟识.显示家族的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闹洞房是“三天不分大小”,新郎新娘乃至新郎的父母往往会被他人甚至晚辈们取笑捉弄.被捉弄取笑时不能生气,以免破坏新婚的喜庆气氛。当然,闹洞房的人也不能太出格.时间不宜太久.以免影响新婚夫妇休息。尤其不可粗暴起哄,引发不愉快的事情。常有因闹洞房过分给新郎新娘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导致新娘受伤、瘫痪的报道,这样闹洞房就超过了限度。应当引以为戒。

传说闹洞房是陕西关中灞桥一带农村婚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郎新娘与村中的一帮年轻人三天之内不论大小,尽情耍笑。一般结婚那天,新郎新娘既怕人闹洞房,又怕没人闹洞房。因为这洞房若没人闹,说明主人家乡情不好,没人与你打交道。若闹得太过火,当然人也受不了。 闹洞房分“文闹”和“武闹”。 “洞房”一词出现很早,不过最初并不是指结婚的新房。据说,汉代大才子司马相如曾赋了一首《长门赋》,描述了失宠的陈皇后得知武帝许诺朝往而暮来,于是苦苦等待。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君王幸临,于是她独自徘徊,只好“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就不是指新人完婚的新房,而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北周时庾信《三和咏舞》诗中有“洞房花烛明,燕馀双舞轻”句,这里的洞房首次与花烛“携手”,但也不是描写新房的。到了唐代,洞房一词频频用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借以描写“闺情”。如“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沈佺期《古歌》),“莫吹羌笛惊邻里,不用琵琶喧洞房”(乔知之《倡女行》)等都是例证。这些“洞房”还不是专门指新婚卧房的词汇。由于盛唐时佛教流行,洞房还曾用来指僧人的山房,王维就有“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投道一师兰若宿》)的诗句。

直到中唐以后,洞房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婚房。诗人朱庆馀在《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古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总要在入洞房以后,才说到爱情。”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流传后世。此后,洞房也就慢慢成为新婚夫妇新房的专称,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武闹”,则更为惊心动魂,有“拥葱”,有“抠酵头”,有“连环套”。这“拥葱”是借用了农村务菜的专业术语,指把灯拉灭,于黑灯瞎火中众人把新娘新郎裹挟一起,你推我搡,当然其中不乏顺手牵羊摸新娘奶头抓新娘屁股大腿之徒;“抠酵头”则是让新郎当众把手伸向新娘敏感部门挠抠……总之,是属于一类。主要是借新婚之夜闹洞房,由一些初具性知识的人给新郎新娘隐晦而大胆地介绍一下初级,也使一些未婚小伙子接受一下,这在人们思想禁锢、谈性色变的年代不失为一条普及性教育的途径。

笔者幼年时曾在乡下参观过一次“文闹”洞房,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六七个已婚青年率一二十个小伙子挤满了新婚夫妇宽敞的新房,由张某主闹,某李监督执法,新娘新郎不听话可随时执罚,刮鼻子、拧耳朵、打脑袋,其他人员做为啦啦队陪闹,但有建议权和对表演表示不满权,有权要求新郎新娘重新表演节目。 “主闹”人点到为止,含蓄风趣:“新娘子,我给你出个谜语:洞房花烛夜——打《水浒》人物七个,五个也行!” 那位新娘子是生产队理论学习组成员,又是“评《水浒》、批宋江”的先进人物,但她不能说,要一下子说出来,就失去了闹着玩的意义,便装做傻眉瞪眼的说:“不知道,你破窍!”“不知道,不知道就打新郎倌!”监闹官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搞调和折中。新娘子对主闹人说:“好俺叔哩……”“甭叫叔,三天之内没大小,乡党的班辈、胡球的安对,要不知道,亲我一下,我给你教!”由于年龄都差不多,主闹人得意地说。“我想起来了,不好说,我给你写!”新娘子用手在主闹人脸上划了个“羞”,顺手掏出一团手纸,向小伙子要个铅笔头,写了几个字。主闹人接过朗声念到:“高球、临冲,才进,送浆、及时雨、软小二,无用……”皆为《水浒》人物的谐音。

主闹人又对新郎说:“你也猜个谜语:洞房花烛夜——打一城市名!”新郎说:“杀鸡焉用宰牛刀,你出个难猜的,这么简单的谜,我拿尻子都猜对了,还用嘴!”主闹人说:“你拿球猜倒好,拿尻子猜?是啥说!”

新郎说:“你不告诉大家了吗?” “告诉大家什么?”主闹人瞪大眼。“我拿球能猜着——开封!” “这真是红萝卜调辣子白萝卜调蒜,吃出看不出的菜!”主闹人说:“这样,我出谜语,你们再猜:长长一拃,圆圆一把,把皮一扒,一身疙瘩——打一物,是啥?”“是个毛锤锤子!”有个小娃说。“胡说,嘴干净些!”主闹人说:“明明是个苞谷棒棒子,下面人不准说话,这是给新郎新娘出的题,娃娃们要想答题,赶紧叫你妈你爸给你娶个媳妇。”

主闹人说着话题一转,“新娘听着,一个棒棒一拃长,半边有毛半边光,早晚塞进窟窿里,咕咚咕咚流白浆——打一物,猜,啥东西?” 下边的人肯定都想歪了,包括当时还年少的我,新娘故意不猜,新郎说:“胡问啥呢,不是你裆中的丑陋的物什么?”“错,大错特错我的新郎倌,是牙刷!”主闹人一本正经地讲……

当然,“武闹”洞房的陋习已逐渐被淘汰出局,因为太不文明了,也因此而闹出不少事端,如某年外省某地闹洞房时,一伙青年人用编丝袋直套新娘头,众人一哄而上,致使新娘窒息死亡,又有一例闹洞房致使新娘肋骨数根骨折,使喜事变成悲事,闹洞房者因此还吃了官司。如今,虽然闹洞房的人少了,也不怎闹的凶了,但易风移俗,文明闹洞房的风气才是应该提倡的,毕竟,时代不同了,如今年轻人什么都懂,特别对一些未婚先孕者,在闹洞房时更要慎之而又慎,切忌弄出令人难堪的结局。 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

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闹洞房是中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中原地区闹洞房,通常进行的活动有咬苹果、咬喜糖、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不同的地区,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给新人撒喜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

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游戏,嫂嫂手托盘子,盘内铺红纸,红纸上放栗子、枣、花生、桂元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边撒边唱。闹洞房的众人听了嫂嫂的歌唱,也随声附和,洞房中欢声笑语彻夜不断,嬉笑打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撒喜床的游戏是一种群体民间游戏,所有闹房的人都是演员,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因为主角要担负起活跃洞房气氛的任务,责任重大。所以,这个主角是要经过娶亲人家精心挑选的。其重视程度,与选择婚礼司仪一样慎重。在娶亲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邻居的嫂嫂辈中逐个挑选。有些地方选一个,有些地方选两个。

选出的这个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儿女双全的“吉祥人”;还要能唱曲,会编词;再者,要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另外,因为,撒床时间长,歌词篇幅也长,况且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发挥,故而撒床人记忆力要强,能正确运用歌词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场景描绘出来,受这些条件的约束,筛选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筹了。

作为嫂辈们,能受到娶亲人家的器重,也感到非常自豪。她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新郎家调节好洞房的气氛。 中华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

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

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文明时代最初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三个洞穴,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举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然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结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群婚这一恶习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但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过来。也有一些群民一时不习惯一夫一妻制夫妻生活。 据说,有一对能手,男的叫石礅,女的叫木苗。两人由双方家长说好婚配。举行婚礼后,双双送入洞房。生活了不到十天,石礅开始觉得整天只陪伴一个女的,有啥意思,还不如群婚好,喜欢哪个就陪哪个,一天可找两三个。木苗也觉得入了洞房不自在,整天陪着一个男人过,实在没乐趣,不如群婚自由自在,看上哪个男的就相爱几天。过几天不喜欢了再找别的男人,多自由,由于两人都产生不愿过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念头,有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两人双双越墙,各自逃跑了。

石礅和木苗都逃进了大森林,一时找不见有人烟的地方,心越急,路越迷。身上又没带工具,生怕野兽侵害。天亮后,又渴又饿,两人不知不觉地又走到一起了。为了保存生命,两人只好相依为命。整天摘野果,蘑菇充饥。因迷路,一时走不出大森林,真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俩才意识到,眼下谁也离不开谁。

有一天,两人实在又渴又饿又累,双双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群蜜蜂在他两头上嗡嗡盘旋。石礅折了一根树枝,左右乱打,驱散蜂群。不料蜜蜂发怒,把两人蜇得鼻青脸肿。石礅发现蜂群是从树缝里钻出来,取出随身带的击火石,他叫木苗拾干柴,迅速点燃一堆大火,他俩从火堆里抽出火棍,朝着大树身上裂缝,一个劲燃烧。刹那时,蜜蜂烧毁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火焰从树缝伸进去烧毁了蜂巢,蜂蜜从树缝渗流出来。开始,他两人不知流出是什么东西,只是闻着芳香扑鼻,石礅用手蘸了一点,放进嘴里用舌头一舔,非常香甜。他又叫木苗尝了一次,二人断定无毒,赶忙拾了一些树皮,把流出来的蜂蜜全都盛起来。两人只好整天在森林里蘑菇,蘸蜂蜜充饥。就这样在大森林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月,幸亏被黄帝手下能手于则发现,才把石礅和木苗救回来。

小两口在大森林里经过一个多月折腾,担惊受怕,整天提心吊胆,只怕野兽前来袭击。谁也不愿分开,谁也离不开谁,夫妻感情越来越深,才真正懂得了爱情的滋味。回到部落后,石礅和木苗再也没有分开,小两口从此建立起一个幸福家庭。这就是“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