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最近一周天气预报郑州情况最新消息新闻_郑州最近几天天气情况

tamoadmin 2024-07-12 人已围观

简介1.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2.中央台天气预报中为什么没有郑州?3.郑州的气候特点及其天气状况怎样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

1.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

2.中央台天气预报中为什么没有郑州?

3.郑州的气候特点及其天气状况怎样

最近一周天气预报郑州情况最新消息新闻_郑州最近几天天气情况

1980年7月7日,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诞生了,由于紧跟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因此被称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在30多个年头中,《天气预报》节目领航式地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 首播:CCTV-1/13 每晚19:30(《新闻联播》结束后1分钟左右广告完并机播出,CCTV-1香港版播无广告版本,部分电视台转播)

重播:中国气象频道 每晚19:40(有时播无广告版本)

CRI环球购物频道 每晚21:05(纯16:9无切边,无广告) 最早的《天气预报》片头背景是中央气象台的大楼。

之所以选择这个建筑物,最直接的考虑就是直观,告诉大家天气预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而且当时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模式都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设计理念”这样的概念,所以研发出来的三维动画科技,刚开始也是在当年还算宏伟的这座九层大楼上小试牛刀。

1988年开始有了气象卫星(FY-1极轨气象卫星),于是卫星围绕地球旋转的动画取代了中央气象台大楼。

后分别在1993年3月1日、1994年1月1日、1995年7月1日、1999年7月5日更换片头。

2001年11月5日,天气预报更换为根据季节变换的片头。

2009年9月28日,因CCTV-1高清频道开播,天气预报更换片头至现在。 1980年:开播

1979年,中央气象台副台长王世平随团到日本访问。日本当地一家气象台热情招待,晚餐被安排在一家极富特色的居酒屋,通往后厨的过道上,放了一台电视机,屏幕里正在播日语新闻。

突然,屏幕上走出个小伙子,指着背后的一幅日本地图认真讲解,屋里的日本人一下全不说话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大家才继续喝酒聊天。这景象让王世平吃惊不已,日方代表说,这就是日本的电视天气预报,这些气象信息由国家提供,由公司加工制作成电视节目,再通过电视向公众发布。

这让中国气象人第一次见识到以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的巨大效应。在回国的路上,代表团就开始讨论,中国的天气预报也应该有电视版。

1979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和中央电视台开始协商合办天气预报电视栏目,前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形式不沉闷,这一全新的节目形式,双方都没有经验,最后大家决定,先效仿国外。

当时,西方的气象节目大部分由气象专家来主持。央视本身主持人不多,对气象知识也不了解,就决定由气象台派人担任主持。很快,中央气象台内部开始“海选”主持人,最后筛出一男一女两个人选。34岁的韩建钢当时已经是气象台的预报员,专业知识扎实,人长得精神,虽然说话带点乡音,但很清楚,不妨碍观众理解,他成为最后选定的男主持人,女主持人则定为气象台职工李援。

1980年7月7日,《天气预报》节目在央视一套亮相,“跟新闻一样是直播,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播出,时间也只有两分钟。”最初的一个半月,每天下午5点中央气象台数据一出来,韩建钢和李援就把专业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电视语言,半个小时后拿着墨水还没干的稿子,出发去中央电视台播音。韩建钢说,那时“直播室里没有现在的冷光灯,几盏大灯一开,足有40多度,但是为了直播录音,不能开电扇,常常是汗流浃背。”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开播初期的节目影像甚至没有留存档案。

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念稿子。一个多月后,节目就改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报了,大家熟悉的《新闻联播》主持人邢质斌和罗京都曾经播报过。当时中央气象台通过专用电话把稿子传给中央电视台,再把制作好的天气形势图由专人送过去,那时候没有光缆,也没有专车,气象台的曲声浦每天下午骑个自行车到电视台送带子,风雨无阻。

最初,气象主持人背后是事先印好的中国地图,上面的图标都是手绘上去的。1983年3月,曲声浦制作的城市灯光显示图板,被安装在新闻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念到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亮起灯,由工作人员在幕后操作。这样观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在播报的城市。

《天气预报》播出初期,也有观众写信说,本来半小时的新闻时间已经很紧张,再插上一条天气信息,新闻就播得更少了。为此,央视和国家气象局还联合搞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民意调查,最后《天气预报》以80%的支持率得以幸存。

1985年:新面孔

1985年,观众看到了由卫星拍摄的台风动画云图。之后还增加了中国责任海区天气预报,为海上航运、捕捞、勘探进行气象服务(1989年2月6日改在午间新闻(1995年4月3日改名为《新闻30分》)结束后播出);另外在夏天还增加了台风预报图。以那个年代的技术水平,天气预报画面还是非常具有视觉震撼力的。

伴随着新一代广播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建成,1993年电视天气预报迎来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就背景图而言,形式上出现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内容上全国天气趋势时效由24小时延长到48小时。

跨入21世纪,新的背景画面还在继续增加或者更新。2003年3月3日预报时效再次拉长到72小时。另外根据观众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按季节、天气气候和配合重大活动等热点,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小栏目:如24节气、春播天气、麦收天气、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一周天气回顾、天气气候评述、节日天气、香港和澳门天气气候、长江三峡天气气候以及天气知识和术语等科普小栏目等等,画面想不丰富都不行了。

2004年初增加了最高气温预报,针对重大影响天气的5天天气预报;

2005年1月18日首次发布了“空间天气预警”,利用FY-2C星的监测资料向社会公众发布……

总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短期预报预警、中期预报和展望,也有区域性的监测预警、典型城市或区域的个例分析,在针对当前热点事件进行天气解说等等。所有这些,科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也连带印证着气预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天气预报的依据更多、准确性更高了。

1986年的制播分离

年底,按照时任副总理的李鹏同志“电视天气预报需要改革”的指示,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开始筹建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具体的名称叫做“微机图形动态显示系统”(在电脑中输入代码,生成预报图)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编码器”(供切换台播放)。这个系统虽然在21世纪看起来非常简陋,但却是那个年代信息显示方式上的一次飞跃,当属“科技进步”。

1985年夏天,人工手绘的预报图退出了大家的视线。而采用摄像机翻拍的方式,黑白的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出现在节目中,多少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老百姓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模样了(卫星云图至今依然是最直观通俗的专业图形)。再后来,城市预报的画面还配上了拉洋片式的风景照片,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也开始家喻户晓。

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按照部门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中央电视台负责播出并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 从1986年10月1日开始,《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界最早实现“制播分离”的日播节目。

1993年上主持

节目开播最初,正值是天气最为复杂多变的夏天,那时候中央台是派气象台的专家来播讲;后来的7年时间转为幕后配音,直到1993年3月1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让观众眼前一亮。因为就在这一天,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

因为《天气预报》主持人走到台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以至于后来的报道标题竟是《屏幕上“跳”出一个气象先生》。记者之所以称之为“跳”,是因为所有观众都非常意外,保密工作堪称完美。

更有意思的是,在主持人出镜后的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画面里是没有主持人姓名的。后来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节目中才出现了一行通栏字幕:主持人 中央气象台 XXX。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

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

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主持人惯常都是站在画面的左侧,但这样主持人的身体有时候就会挡住新疆西藏的部分地区。尤其当主持人伸出手来指华北尤其东北地区的时候,身体几乎挡住整个西北地区。为了不影响新疆和西藏的朋友观看自己家乡的地理信息,节目组设身处地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想法,把中国地图缩小并右移了一点,以保证版图上的领土完整。

绿色主题

《天气预报》节目最早使用的地图颜色是**调的,看起来就是一个从 头到脚都金灿灿的节目。或许是因为这种**调让人总联想到“沙尘暴”, 2000年之后节目进行改版,制作人员大刀阔斧地把地图颜色改成了清新淡雅 的绿色,一来让节目显得更加环境友好,二来也给观众一种生态环境保护的 心理提示。

2012年:钓鱼岛

2012年9月1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后首次播出钓鱼岛天气预报。

依据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5]

2014年:无广告模式

2014年6月28日,中国气象频道在重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改为无广告模式,开头和结尾的广告全是以公益广告为主,每个城市的也从原先的各种推销广告改为该城市的风景。

这种情况下在CCTV-1香港版本也会出现(先前因植入广告等香港相关法规而未播出天气预报节目,改播大量公益广告和节目宣传片)。不过中国气象频道只会偶尔出现,大部分时段该频道仍与CCTV-1内地版本、CCTV-13版本一样,推销广告的情况仍然出现并一直持续至今。

2015年:16:9模式

2015年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数字电视环球购物频道联合华风集团开播全新栏目《天气预报》,开启2015年全面关注民生新起点。该档栏目分早中晚三档播出,分别为早间版、午间版和晚间版,播出时间依次为上午10:39、中午12:00以及晚上21:00。其中,早间版为8:55档即《朝闻天下》结束后,中午播《养生看今天》有关健康养生方面天气节目,晚间版为《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

与CCTV-1播出版本不同的是,CCTV-1标清版本为切边播出,高清版本亦为左右黑色信箱模式。而环球购物频道为16:9播出形式,其播出的节目亦为纯16:9版本且无广告更改版。实际上华风气象一直以16:9制作。

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为:

北京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天津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银川 、西宁 、兰州 、西安、 拉萨 、成都 、重庆、 贵阳、 昆明 、太原 、石家庄 、济南、 郑州 、合肥、 南京、 上海 、武汉 、长沙、 南昌 、杭州 、福州、 台北 、南宁 、海口、 广州、 香港 、澳门。

扩展资料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城市播报顺序的特征有:

1、首都北京为第一个,播报完毕后重复播报首都北京。

2、播报首都北京之后,是各省级行政中心或直辖市。

3、其他省会城市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按照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气象局业务划分,由北至南,从西向东的原则进行排序,并由确定和批准。

4、整体顺序是:首都北京——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西南地区——华北黄淮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华南地区,最后是港澳,其他城市和重播北京。

中央台天气预报中为什么没有郑州?

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

 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 8月21日至24日,我国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影响9省市,四川河南降雨或最强。 这次降雨过程有一个十分典型的特点是不仅雨大、风还特别强。

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1

  专家提示警惕强风及暴雨叠加影响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8月21日至24日,我国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刚刚经历“7·20”特大暴雨的河南,时隔一个月后,将再次遭遇强降雨。

 此次强降雨与“7·20”特大暴雨相较,强度如何?致灾风险大吗?中国气象报记者邀请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进行权威解读。

  影响9省市 四川河南降雨最强

 张涛表示,此次强降雨具有影响范围广、局地降雨强、系统移速快等特点,同时,在黄淮地区伴有大风。由于这次过程移动速度比较快,所以累计雨量不会特别极端,但短时雨强比较大,需要引起注意;此次降雨叠加河南前期受灾区域,影响非常大,水库、湖泊、河流都需要严阵以待。

 张涛解释,从系统配置看,此次强降雨过程是十分典型的季风降雨,副热带高压西伸,让来自印度洋、南海、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顺畅地沿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成对峙之势,造成大范围降雨。

 强降雨影响范围广。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等9省(市)都在强降雨落区里,整体以中到大雨为主,但在几个比较集中的地方,会出现大到暴雨。其中,以四川盆地和河南的降雨最强,局地雨量可达250~400毫米,这已是特大暴雨的级别。

  河南需警惕叠加影响致灾

 这次过程中,河南又是暴雨中心。时隔一个月,不禁让人想起上个月“7·20”河南暴雨,两次过程在强度、成因上有何异同?

 张涛表示,河南这次的暴雨过程与“7·20”不同。这次降雨过程是移动性的,不会重现此前降雨的“盘桓不前”,因此累计雨量不会特别极端。进一步说,这次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侧引导气流和水汽组合形成的暴雨,是典型汛期暴雨配置;相比之下,“7·20”过程中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在海上,离得较远,属于间接影响,加上水汽和地形等方面产生“化学反应”,不仅今夏独有且历史罕见,最终导致了那场罕见破纪录暴雨。

 不过,张涛特别提示,这次的累计雨量虽然不会特别极端,但仍可能会给河南带来非常大、很不利的影响。因为一个月前极端暴雨给河南带来的灾情影响尚未完全过去,此次降雨区域又与前期暴雨受灾地区重叠,因此,特别建议当地提前做好防汛排涝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河南山东等地还需防范大风

 张涛表示,这次降雨过程有一个十分典型的特点是不仅雨大、风还特别强。随着夏秋季节转换,北方的冷空气渐渐活跃,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碰撞过程中“搓”出三个气旋,落在西南到东北一线上,分别位于东北,西北地区东部到河南、山东,以及四川盆地。这三个区域也是本轮降雨集中区域。

 特别是西北地区东部到河南、山东的气旋沿河南、山东向东移动过程中自带强风,强风加大雨,破坏力更强。从防范角度来说,这个气旋经过的沿线地区可把这次过程当作“陆地上的热带气旋”,以高标准进行防范。根据预报,22日至24日河南中东部、山东大部及黄海海域将先后有4~6级、阵风7~9级的旋转风,局地阵风可达8~11级。

 因此,河南、山东等地需做好户外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的加固,减少或避免高空作业;黄海海域需防范大风对过往船只、海上作业的不利影响。

  过程仍具不确定性 需关注强对流天气

 张涛提示,这次过程冷暖空气交汇中“搓”出的三个气旋,目前可以预见三个降雨中心大致的位置和强度。但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可能隐藏在三个降雨中心下,尺度小得多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这些像“水沸腾后的小水泡”一样的强对流过程,是真正决定单点降雨极端性的`中小尺度系统。

 从自然规律上来说,尺度越小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可预报性就越低,所以,各地还需动态关注当地气象部门滚动更新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河南为何又成暴雨中心2

 8月21日至24日,我国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影响9省市,四川河南降雨或最强。

 经历“720”特大暴雨灾害刚一个月,仍在灾后重建的郑州,将再遭遇暴雨或大暴雨。

 8月18日晚,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切实做好即将到来的三轮强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工作。

 据河南省气象部门预报,8月22日黄河以北和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商丘等地部分县市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大部地区降水量70~100毫米,部分县市150~180毫米,局部可达200~30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70~90毫米。

 20日,艳阳高照,澎湃新闻实地探访郑州城区隧道、地铁口,采访小区、医院等,发现都采取有防汛措施或准备。虽然从预报看这次暴雨没有“720”严重,但许多市民心有余悸。不少市民称此前已购买安全锤,有市民甚至购买了皮划艇。8月18日晚,更有市民将车开上高架桥。有河南媒体称,“听说暴雨要来,郑州人的反应太拼了!”

  地铁口已装挡水板,隧道口都备有路障

 8月20日中午,郑州天气晴朗,当日最高气温32摄氏度。

 澎湃新闻随机查看郑州地铁3号线、5号线多个站点,看到站点的出入口都关着铁栅门。镂空的铁栅门后,安装有五六十公分高的防水铝挡板,挡板后还堆有防汛沙袋。

 地铁口安装的防水挡板 本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图

 20日14时,3号线人民公园站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该站点因为有地下三层,所以之前受灾较重,近期在施工,所以有出入口开着。8月18日接到降雨预警后,地铁方面就采取措施,在所有站点出入口安装防水铝挡板、堆放沙袋。其介绍,自己所在3号线,这两天已进行过防汛演练。虽然地铁并未恢复运营,演练依旧包含安抚和疏散乘客、防止所有出入口进水、保护设施等。而且,20日23时,3号线所有站点工作人员将集体进行防汛应急演练。

 该工作人员介绍,其它地铁线的情况她不清楚,应该都差不多,因为集团有防汛要求。

 据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官网8月19日消息,“720”特大暴雨灾害导致郑州地铁全线网停运,经过全力排险抢修,郑州地铁4号线、5号线、2号线二期已实现空载运行,因疫情防控暂停空载运行的1号线、2号线一期及城郊铁路一期恢复空载运行。郑州地铁正全力配合安全评估,争取早日实现载客运营。

 在郑州城区,澎湃新闻记者随机观察,经过的每处隧道出入口,都放有应急路障,多为五六十公分高的伸缩式路障。在“720”特大暴雨灾害中造成6人死亡、备受关注的京广路隧道(包含南路隧道、中路隧道、北路隧道),更是严阵以待。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每个隧道出入口,非但备有一米多高的**铁制路障,还备有路锥、红色塑料挡水板、示警灯。

 京广北路隧道口备好的路障和防水挡板

 对此,郑州市城市隧道综合管理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协同交警部门在其管养的8个隧道(包含京广路隧道)出入口加装了断行设施。这次加装的断行设施,主要为协同交警进行交通管制的路障,并在降雨时安排专人值守,一旦隧道积水严重,道路将及时断行。

 澎湃新闻还注意到,道路有施工坑的地方,都竖着示警牌、来车方向还立有示警灯、路锥。

 路上设置的示警标志

  医院学校小区纷纷采取措施,有市民甚至买了皮划艇

 澎湃新闻沿航海路行驶(紫荆山路到京广路段),看到路两边不少企业的门口都堆着防汛沙袋。航海路与紫荆山路口附近一家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加油站地势比较高,“720”特大暴雨时,积水差点就漫进营业厅。面对马上要来的暴雨,郑州公司已下发通知,除准备了防汛物资外,20日早上加油站还进行了防汛演练。

 在京广北路隧道北口处的二七区京广路小区,西门(正门)已经锁上,门口堆着一米高的防汛沙袋。门卫告诉澎湃新闻,因为该小区地势西高东低,“720”特大暴雨时,涌进学校的水都从东门流了出去,所以学校积水并不深,只有一二十厘米。这次,听说是教育部门下发了防汛要求,学校早已备好防汛物资,等到降雨,学校领导都会来值班,也做有预案。

 已在门口堆好沙袋的小学

 在“720”特大暴雨时,郑州城区多家医院受灾严重。目前,郑州正处于抗疫关键期。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医院所处位置较高,此前特大暴雨中地面基本没有积水。不过,对即将到来的暴雨,医院已做充足防汛准备和预案。其介绍,该医院有两台CT车在室外,已做好充分防雨准备。更重要的是,作为定点医院,要严防污染扩散等,已重点加强医疗废物存放处理点的防汛准备,加快周转和清运。此外,加强了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保护,防止倒灌倒排。

 市民张先生住在管城区某小区,“720”特大暴雨时,小区里未积水,虽然小区外路面积水比小区地下车库口高出30公分,好在物业采取措施及时,临时将车库口用木板挡住,后面堆上沙袋,派人24小时值守,因此小区无车辆受灾。面对这次暴雨,小区物业已将专业档水板加固在车库口两侧,一旦暴雨来临,需要时,关上锁住操作仅需10秒,再将旁边的沙袋摆在挡水板后,封住缝隙即可。

 “冲着上次水灾物业的表现,最近该交物业费,我立马就交了。”张先生笑着说。

 多名受访郑州车主说,“720”特大暴雨后,他们都买了安全锤,有的还买了救生衣。

 曹先生甚至买了一辆充气式皮划艇和三套救生衣。曹先生所住的安置房小区,在“720”特大暴雨中,两层地下车库被灌满,诸多车辆被淹,小区内积水都已过腰。直到现在,小区还是临时用电,地下车库也还在维修,业主车辆都停在外面。这次,曹先生比较担心,他专门致电物业,得到回复说已有防汛准备,但他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他一再追问沙袋在哪里,物业说在仓库放着,他催促尽早堆在门口。

 澎湃新闻路过京广路高架桥某下桥口时,看到七八辆车停在下桥通道应急车道上,有宝马和保时捷,车里都无人。据河南媒体报道,看到暴雨又要来了,有市民直言“心慌”,有小区的地下车库已经空了,业主们纷纷把车停到地势高的地方,龙子湖龙门桥边道上已经停满私家车。有保险公司纷纷提醒车主注意防讯。有小区早准备好沙袋和水泵,提前进行了防汛演练。有老旧危房的小区,则已提前通知居民和商户撤离到安全地带。

 停在高架下桥口的私家车。

 不过,也有市民表示淡定,“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和措施,暴雨也没什么可怕的。”

郑州的气候特点及其天气状况怎样

中央台天气预报没说非要有郑州饿,你也不说清是什么台,什么时间的天气预报。。

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肯定有郑州;

再说了,除了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其他央视的天气预报貌似都跟利益挂钩的呦,播报城市的时候,城市的都是相应城市企业的广告,懂了?

最后,一些重点城市预报没有郑州很正常,虽然经济还行,但知名度尤其是国际知名度不高。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 。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郑州最高气温:1966年6月22日郑州市最高温度达到43℃。

郑州10月最高气温:2008年10月14日温度达到31.3℃的高温,创近51年的10月最高气温。

郑州最低气温:1971年12月27日郑州市最低温度达到-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