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海宁未来一周天气_海宁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哦
tamoadmin 2024-10-15 人已围观
简介2009年7月气温偏高,但变化幅度较大,月内上旬出现连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9.3℃,创历年同期最高值;降水量偏多,雨日正常偏少,其中下旬降水量较常年多103.9毫米,为特多 年份;日照正常。月内多大风、强雷电和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我市7月8日出梅,今年梅雨形势不典型。1、温度:2009年7月平均气温29.0℃,比去年低1.2℃,比常年高1.0℃,属偏高年份之一,其中上旬明显偏高,中旬的平均气温
2009年7月气温偏高,但变化幅度较大,月内上旬出现连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9.3℃,创历年同期最高值;降水量偏多,雨日正常偏少,其中下旬降水量较常年多103.9毫米,为特多 年份;日照正常。月内多大风、强雷电和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我市7月8日出梅,今年梅雨形势不典型。1、温度:2009年7月平均气温29.0℃,比去年低1.2℃,比常年高1.0℃,属偏高年份之一,其中上旬明显偏高,中旬的平均气温32.1℃,与1988年持平,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下旬明显偏低。2009年7月极端最高气温39.3℃,出现在20日,与2003年持平,为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上旬明显偏高;中旬的39.3℃,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下旬特高。2009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20.5℃,出现在1日,属明显偏低年份之一。其中上旬偏低,中旬的27.0℃,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下旬偏高。2、降水:2009年7月降水量179.1毫米,比去年多69.1毫米,比常年多26.6毫米,属偏多年份之一。其中上旬明显偏少,中旬特少,下旬特多。2009年7月雨日11天,比去年多1天,比常年少1.5天,属正常偏少年份之一。其中上旬正常略偏少,中旬特少,下旬特多。3、日照:2009年7月日照时数223.3小时,比去年少52.0小时,比常年少2.3小时,属正常年份之一。其中上,中旬明显偏多,下旬特少。二、气象与农事2009年7月气温、降水均呈阶段分布。月内气温偏高,但温度变化较大,两头低中间高,降水主要集中在上、下两旬。我市8日出梅,今年梅雨形势不典型,多午后雷阵雨天气,雨量明显偏少,并有2天高温天。出梅后,自8日至21日出现连续高温少于天气(除11日最高34.8℃外),期间高温13天,日照充足,蒸发量大,田间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高温使切花产量降低,桑叶污染加重,影响夏桑生长。7月正值晚稻发棵分蘗期,高温对晚稻分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处副高控制,环流稳定,虫害迁入量减少,我市水稻病虫害较去年低。连续高温对水质和水产养殖也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诱使家禽家畜的热害和病害多发。22日起至月底我市较多阴雨天气,下旬降水量145.5毫米,日照39.58小时。降水有效缓解了前期的高温干旱情况,但特多的降水和特少的日照对作物生长不利,由于多短时暴雨天气,部分低洼田块出现积水,作物受淹,对切花和水果,尤其是西瓜,等的生产较为不利。三、2009年8月天气趋势及建议8月我市将有阶段性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出现,热带气旋开始活跃。预计8月上旬高温天气少,多阵雨天气,6~8日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8月中下旬有阶段性的高温出现,但高温程度比7月份弱,要防御8月中下旬的热带气旋与冷空气结合的灾害天气。预计8月份降水量120~160毫米;降水日数略多于常年为13~15天。月平均气温偏高,为28~29℃;月极端最高气温37~38℃,主要出现在8月中下旬。8月要加强对局地洪涝和晴热高温天气的预防。晚稻应适施穗肥,薄露灌溉,多次轻搁,同时加强无公害的病虫防治工作。八月是单晚普遍孕穗期,是需水量临界期,切忌断水。遇连续晴热天气中的雷阵雨天气时,要防因水温的急剧变化而出现鱼浮头现象的发生,届时要及时取增氧措施。做好夏季瓜果蔬菜类作物的肥水管理,延长收期、提高产质量。做好夏季花卉对高温强光的防护工作。另外8月是热带气旋较活跃的月份,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到早知早防。编写:劳秀峰2009年8月4日
海宁
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析海盐、由拳置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唐武德七年(624年)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年)复置盐官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年)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复升为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5月被中国攻占,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49年6月,县人民移驻硖石镇。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海宁县,至1961年12月复建海盐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属嘉兴市。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
海盐
前222年,置海盐县。唐代五年(717年),县治迁于今地。
嵩泽文化
海盐县是嵩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县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
宋元时期
宋太平兴国三年(8),吴越钱谬纳土归宋,至道三年(9),海盐县属秀州,隶两浙路。政和七年(1117)八月二十二日秀州赐名嘉禾郡。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海盐县仍属秀州,隶两浙西路。庆元元年(1195)十月,升秀州为嘉兴府,海盐县为上县。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升嘉兴府为嘉兴军节度。元至元十三年(1276),平江南,海盐县属嘉兴府安抚司,隶江淮行省。翌年三年改属嘉兴路总管府。二十二年改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南浙西道。元贞元年(1295),升海盐县为海盐州,隶属如故。朱元璋丙午年,即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平浙,嘉兴路改为嘉兴府。明洪武元年(1368),嘉兴府府直隶京畿。翌年海盐州降为县(县等居上)。十四年十一月,海盐县随嘉兴府改隶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顺治二年(1645)六月定浙,沿袭明制,海盐县属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杭嘉湖道嘉兴府(治嘉兴)。太平军进驻海盐时,曾建立地方。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道府,为省县两级制。3年复道制,以道承省统县,海盐县属浙江省钱塘道(省会及道尹公署驻地均在杭县,今杭州)。16年3月废道,又行省县两级制。21年6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26年冬,原第二区所属各县大半为日军侵占,遂裁撤,至27年9月20日恢复,并以铁路、公路线及钱塘江为准,重新调整区划,海盐县属浙西行署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绍兴)。29年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驻地嘉兴,32年10月移驻嘉兴、海盐两县交界,35年复驻嘉兴。基间,28年2月26日建立日伪县,属日伪嘉兴特区专员公署。31年11月,县奉令撤离县境,至32年10月随省第十区专署返县,重建区乡)。37年4月又属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地吴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5月7日,海盐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时期。1950年5月,狮岭乡3个行政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行政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桥、海塘、元通3个乡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乡仍属海宁县。1983 年,撤销公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于城、百步、秦山撤乡建镇。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 3个乡。 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优化,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