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北京天气预报40天_北京天气预报40天查询

tamoadmin 2024-07-14 人已围观

简介1.永康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高2.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3.天气预报为什么会不准?天气预报有时却令人失望。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与困难?记者多方探访,告诉您——“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在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当矫梅燕

1.永康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高

2.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

3.天气预报为什么会不准?

北京天气预报40天_北京天气预报40天查询

天气预报有时却令人失望。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与困难?记者多方探访,告诉您——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

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在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

当矫梅燕把这件事告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时,有着20多年预报经验的杨贵名“安慰”她说: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报员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几乎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发生,我们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有的态度非常严厉。”杨贵名对记者说。打电话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口音各异、身份不同,但抱怨的主题却一致:天气预报“不准”。

道是无晴却有晴

北京几次漏报、空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气象台所处的北京,天气预报“不准”的例子就有不少。3月18日至20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实际最高气温比前一天的预报值偏低5℃—6℃。3月30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夜间有雨,然而,这场雨第二天早晨7点40分才开始下,导致很多人在上班途中遭到雨淋。

更让气象工作者尴尬的一幕,出现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那天是阴天,结果北京城区却下了小雨。很多人来到中国气象局参观时,发现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撑着伞接待他们。

实际上,最近几年,北京还有几次漏报、空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12月7日的小雪、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以及2005年对麦莎台风影响的预报。这几次不太准确的预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市民做好准备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结果却落了空。

据了解,北京的天气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搜集了不少讽刺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段子”。有人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有书卷气的嘲笑了。” 宋英杰说。

天气预报不简单

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还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预报员水平有差异,这些都会造成预报不准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确呢?

中央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天气的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05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公里。宋英杰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预报时效基本覆盖了10天以内的所有时段,旬天气预报、逐日滚动的7天天气要素预报和3天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已在全国台站全面展开。台风、暴雨、大风降温、沙尘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1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质量评分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按国际通用标准来评,目前对于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

“虽然有几次出现较大误差,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准确率还比较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台1月至3月24小时气温预报(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为70.4%;1月至4月13日, 24小时雨雪预报准确率为72.2%;1月至3月24小时5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为84.6%。

气象专家们同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能满足精细化的要素预报需求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的预报时效与精细程度与世界先进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主要还是以国外引进为主。资料同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是制约我国天气业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水平不够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深了人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这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希望”和“失望”同时增加了。

“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概率预报反映不确定性,更为科学;预警信息还难以在有效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

气象专家指出,人们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中,对降水等气象要素实行的是概率预报,例如,“明天降水概率为70%”等。而在我国,北京等地曾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概率预报,但由于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概率预报不久就被取消了。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总经理石永怡在国外参观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时,看到气象专家预报说:“这一地区的雪,可能下,也可能不下。” 石永怡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概率预报,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专家们还指出,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还不畅通,这不仅不利于防灾减灾,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天气预报“不准”的印象。

不同的天气系统,其可预报性时效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冰雹、雷暴大风等等),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提前48小时以上报出它的具体位置、强度很难做到。

“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生成到结束往往只有几个小时,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预报。”矫梅燕说,“发达国家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时效也仅是十几分钟,虽然预警时间短,信息能及时传到人们手里。而我国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到用户手中,使他们能够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例如,北京市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气象部门提前一小时发布了预警,但当时很多人没有获得这个信息,导致莲花桥等地大量车辆被积水所淹。

北京“7·10”暴雨后,解决了电视插播气象警报的问题,但是,目前天气短信是收费的,气象部门希望能与通信部门特别是移动通信公司建立天气临近预警无偿发布机制。

准确率提高需长期努力

2010年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去年1月院印发《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气象局随即启动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技改总体方案中,天气业务的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等。

按照中国气象局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将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齐备先进、结构完整优化的集约化、研究型和开放式天气业务技术体制,形成天气业务在国家、区域、省、地、县的有序布局,天气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天气业务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届时,气象部门将综合利用天基、空基和地基观测信息,实现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和相关灾害的全天候连续监测,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大气要素中短期精细化定量预报业务,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4天降水预报达到2005年3天预报水平;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预报质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5%。(刘毅)

永康天气预报15天准确率高

北京植物园在北京是非常出名的,现在正好是春天,花朵都绽放的季节,所以很多朋友们都会去北京植物园玩玩,本篇小编要跟大家讲的是关于北京植物园有什么好玩的,不了解的朋友们快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的一场春雪,使北京的气温又回到了冬日。所幸是在周末,一天都可在家宅着,透过窗户,欣赏着肆意飞舞的雪花,而不用理会屋外的寒冷。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很多作家对北京的春天又爱又恨,只因北京的"春脖子"太短,意思是北京的春天很短。

北京人在“春”后面加个“脖子”,形象地把一个表示时令的抽象概念变得可视化而且亲切可感。

对于我这个北京人来说,对于北京的春天,的确也有这种爱恨情怀。

一直自认是肥宅女的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希望我们人类也是变温动物,那样就可以在寒冷的冬日,蜷缩在洞内,美美的睡上一个冬天。

等到春暖花开的惊蛰后,再慢慢醒来,爬出洞穴,好好享受以后温暖的日子。

所以,冬日我一般都会谢绝各种外出远游,老老实实地过着上班,回家的平淡日子。只待忽有一日,突觉吹在脸上的风不再寒冷,阳光也比往日多了起来。远远望去,树枝也不似冬日那般的干枯,淡淡的泛着绿色。

我知道,春来了。暖风撩拨地我的心也蠢蠢欲动起来。

“这个周末我们去爬山吧?”问佑。

“不行,有霾,不宜登山等剧烈运动。”他看着天气预报说。

“这个周末天气怎么样?是不是可以出去了?”到了下周,依然按耐不住。

“周六有雨,好像周日还好,气温也不低,想去哪儿?”看来他早就关注了天气。

“去卧佛寺吧!”我心中早有打算。

“为什么?”

“赏腊梅!”

北京植物园基本信息:

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在海淀区香山公园和玉泉山(西山卧佛寺附近)之间,1956年经院批准建立,是集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游览观赏休憩、种质保存、新优植物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植物园。其规划面积400公顷,现已建成开放游览区200公顷,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区,科研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占地900亩左右。收集栽种植物3000余种,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专门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科研基地。全园以植物展览温室为中心,共13个展室,栽有15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石头花、光棍树、舞蹈兰等珍贵植物。

植物种类

北京植物园(简称南园)拥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主要参观点是温室展览区,内有13个展区,植物1500多种。其中热带植物占1000多种,有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王莲室、多浆植物室、药用植物室、工业原料植物、兰科植物、芳香植物、热带果树及柑桔类植物等。这里的树木园占地7万平方米,内有我国稀有树种银杉,还有美洲的红杉、斯里兰卡的菩提树等。这里还有专类花园和国家植物标本馆。

北京植物园

植物园现已建成开放区200余公顷,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植物展览区包括观赏植物区、树木园、盆景园、温室花卉区。观赏植物区由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碧桃园、丁香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海棠_子园、绚秋苑、宿根花卉园、水生植物园和正在筹建中的梅园等12个专类园组成;树木园由银杏区,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和正在兴建的悬铃木麻栎区、泡桐白蜡区组成;盆景园于1995年建成开放;2000年1月1日对外开放的展览温室栽培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种热带亚热带植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植物展览温室。

园内引种栽培植物56万余株,5000余种(含品种),铺草90万平方米。名胜古迹游览区由卧佛寺、樱桃沟、隆教寺遗址、“一二·九”纪念亭、墓地、曹雪芹纪念馆等组成。

桃花节

北京植物园

每年春天前往北京植物园,可以观赏到碧桃园内红白碧桃、绛桃、寿星桃、菊花桃等近70个品种,逾万株桃花。朵朵彩艳丽,花姿优美,无不令游人心醉。植物园赏桃的主要品种是山桃、碧桃。香气扑鼻的白花山碧桃,是由北京植物园自己完成的第一个人工杂交的新品种,而粉花山碧桃的开花时间,将填补山桃与桃花花期间的空白。

植物园赏花小贴士

观赏时间

3月底-5月初

节日时间

2012年2月28日,游客到北京植物园赏花。当天,北京植物园第24届桃花节开门迎客。

北京植物园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

游园信息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夏季冬季
植物园6:00--20:007:30--17:00
卧佛,寺8:00--16:008:30--16:00
温室8:00--16:308:30--16:00
曹雪芹纪念馆8:30--16:309:00--16:00
喷泉周六,日10:00--13:00(遇恶劣天气暂停开放)

门票信息

门票信息

大门票10元&,学生票,:5元
大温室50元&学生票:40元
卧佛寺5元
套票45元

温室团体优惠价格表

成人:30人以上9折优惠45元80人以上8折优惠40元

学生:30人以上9折优惠36元80人以上8折优惠32元(20免1)多出的老师购买50元温室票

幼儿园:凭幼儿园介绍信,每两位儿童购买一张40元温室票(10免1),多出的老师购50元温室票

注:成人门市价50元学生门市价40元。门口购温室票免大门票

公园门票优惠减免规定

北京植物园

一、“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分别对持有单位介绍信集体游园的妇女、青年门票实行半价优惠(不含园中园)。

二、本市大、中、小学生、外国留学生(不含成人教育、业余大学、夜大函大等学生)凭学生证,门票实行半价优惠(不含园中园)。

三、对本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收门票费(大型活动期间除外)。60至64周岁老年人优惠购买市属公园通用年票,每张50元。

四、外地来京70岁以上老年人持本人证件可享受门票半价优惠(不含园中园、举办游园活动门票、月票)。

五、残疾人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六、不足1.2米儿童免票。

七、“六一”儿童节,各公园免费对儿童开放。集体游园的儿童和小学生,其带队老师不超过所带儿童10%的,亦可免费入园(不含园中园)。对学龄前儿童,每一个儿童亦可免费接待一名家长或监护人。

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

九、持学校证明函件经公园处同意的西藏中学学生,参观游览公园,可享受免费优惠,其带队老师不超过所带学生6%的亦可免费入园。

十、现役军人和武警官兵凭本人军(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免费入园(不含园中园,凡举办特殊性的大型游园活动除外)。

十一、持有市园林局“特邀义务检查员”和“公园行业管理检查证”证件的人员可准予免费入园。

十二、各公园举办游园活动时,已购买当月公园月票者,在早8点前可凭证入园晨练,届时公园应告示游人,做好解释工作。

十三、本市园林职工和园林学会会员凭本人证件可准予免费入园(不含园中园和举办游园活动)。

十四、离休人员、军队退休人员凭本人离休证、退休证免费入园。

资料出处:2012年4月12日北京植物园网站信息

交通路线

乘坐公共交通:

1)乘331、563、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乘360、318、714、698路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

2)乘地铁1号线到苹果园站下车可换乘318路,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可换乘563路;

3)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换乘634路;

4)从北京西站:a、乘坐374、437路到公主坟北站下车,换乘698路到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

b、乘坐319、320路到西苑站下车,换乘563、331、696路到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

乘车路线图

自驾车或乘坐出租车:

1)五环:出香山出口,经香泉环岛,往香山方向约300米即到;

2)四环:出香山出口,往香山方向,约10分钟车程;

3)三环:苏州桥出口向北进入万泉河快速路,由北五环入口进入北五环。

从首都机场:

1)乘坐出租车经机场高速进入北五环,向西行驶约20分钟车程;

2)乘坐机场大巴到中关村站下车,乘坐出租车进入北四环,或乘坐696路公交车直达。

旅客须知

一、自觉遵守参观游览秩序,顺序购票入馆入园,不拥挤,不堵塞道路和出入口。

二、保护环境卫生整洁,不随便吐痰、便溺、不乱仍废弃物。

三、爱护文物、爱护公共设施,不在树木、名胜古迹和公共设施上涂抹、刻画、不在路椅上躺卧。

四、爱护一草一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果。

五、爱护野生和展出的动物、不捕猎、不恫吓、不投喂投打、不在非钓鱼区钓鱼。

六、按规定租退游船,不在未开放的水域游泳、滑冰。

七、不兜售物品,不散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及其它宣传品。

八、不打架斗殴、不聚众闹事、不搞封建迷信、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等非法活动。

九、不携带危险物品及动物进入参观游览区,不在防火区域动用明火。

十、静馆静园后,不继续逗留、露舍、不翻越、毁坏围墙和围栏。

观赏时间

节日时间:3月底-5月初

清晨,拉开窗帘,远处依旧雾气昭昭。看来一场春雪,也没有把污浊的空气净化干净。但是无论如何,今天都要出行了。

驱车二十多公里,我们来到了北京植物园的门前。排队进停车场的车绵延了几公里,这就是我不喜欢周末出游的原因,车多,人多。

辗转了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把车停在了一个修理厂内。

扫了年票,进了园子。刚才因找不到车位而焦躁起来的心,才慢慢安静下来。可能是园子太大,四千多人在里面,并没有人山人海的拥挤。

挎着佑的胳膊,缓步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风还有些清凉,但因昨天的雪,空气是湿湿润润,吹在脸上的风也是湿湿润润的,不再让人觉得干燥寒冷。

每次来植物园,不是在初春,就是在深秋。从没有在繁花似锦的季节光临。因为那时的园子里是人满为患,根本就没心思看花。倒是在淡季,虽没有百花争艳,却另有一种清清静静的感觉,让人心静。

走过曹雪芹的故居,走过的墓碑,走过了这个园,那个园,其实现在还都没有发芽,根本看不出里面种着什么。

一边走一边拍照,各种花的骨朵儿,都已含苞待放,只等温暖的春风一吹,一个个就会争先恐后的绽放笑容。

顺着指示牌的提示,我们很快就到了卧佛寺的琉璃牌坊前。这里需要二次购票,方能进去。

一走进大门,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远远望去,**的腊梅已经竞相开放了。**的小花在红墙的映衬下,甚是好看。树下的人们正在用尽各种姿势,对自己相中的梅花拍照。因为以前来过数次,也拍过数次,这次来我就想静静地欣赏一下就好了。

找了一处有阳光的地方,坐在腊梅的旁边,任风轻轻的吹过,送来腊梅的清香。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淡淡地闻着,我似乎有些醉了。

春天来了,多好,一切都是新的。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

一般天气预报都会报道最近三天的天气情况,有时候我们想要知道更长时间的天气情况,比如15天天气情况,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电脑:华为MateBook14

系统:Windows10

软件:本地设置10.0

1、打开百度首页,如下图所示。

2、在搜索框中输入“中国天气网”,如下图所示。

3、输入完毕后,会搜索出中国天气网,此时我们一定要点击有“”字样的地址。

4、点击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搜索栏,在其中找到我们需要查询的地点,比如“北京”。

5、输入后,进行搜索操作。

6、此时默认可以显示三天的天气,但是最多可以显示40天的天气,比如选择“7天”就会显示未来7天的天气。

7、想看15天的天气,需要选择“8-15天”功能。

8、如下图所示就是8-15天的天气了。

天气预报为什么会不准?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欢北京下雪的样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嘻戏,打闹。而冬天里的北京也总有一些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以下关于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1

  古北口长城

 大雪无痕可以想象,雪落长城是怎样的壮观场景。北京雪景较好的长城有古北口和箭扣,这两个地方的长城都是野长城,雪霜凝结在长城的荒草上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历史驻足于冰雪间的凝重。但是箭扣的交通到了冬天不太方便,只有少数摄影发烧友可去。

  故宫

 老北京都知道,逛故宫最好的时候是冬天,特别是冬天下雪的午后,那时游人稀少,恰显出一个居住过24个皇帝的皇宫本有的威严和肃穆。

 很多关于北京题材的电视剧都选择在雪天拍摄故宫,能最好地还原当年皇帝驾临的气氛。所以,如果北京市内下雪,我们可以去宽阔的皇宫广场上品味中国历史的厚重,去感受一座皇宫浩大的气场,正所谓“禀天地之灵气”。

  天坛公园

 红墙绿瓦,宫殿楼阁,白雪蓝天,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朗与美好。到公园练练拳,呼吸新鲜空气,在雪地里撒个欢儿,挥洒浪漫情怀。

  鸟巢(奥林匹克公园)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场,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热度一直未减,作为北京标志建筑,雪中的“鸟巢”别有一番韵味,附近的水立方、玲珑塔、森林公园都是不错的赏雪去处,鸟巢里的冰雪嘉年华也为冬天的奥林匹克公园增添了不少人气。

  什刹海

 什刹海似乎永远都是北京最有情调的地方。据说这里有着某些《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景物,因此有人说它是大观园的蓝本。在雪的抚慰里,时间已了无皱纹。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2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 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颐和园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 颐和园风景(28张) 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

 北京市桃源仙谷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生态旅游风景区,距北京90公里,东起密云水库西岸,西至观峰台顶巅,全长8公里,总面积16平方公里,景区峡谷森林茂密,潭瀑众多,山峰雄伟,环境洁美,特别是一湖六瀑十三潭,冬天冰雪有奇观,天画八峰神仙界,远望云海碧水天等80余处景观镶嵌其中,构成了世外桃源的一幅天然风景画廊。

  灵山自然风景区

 灵山自然风景区位于京西门头沟的西北部,距京城122公里,奇顶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峰,北京的屋脊。北接河北的涿鹿县;西与龙门森林公园毗邻;东与龙门涧景区相连;南与109国道相通。由于海拔高度所致,使灵山在方圆25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北京地区集断层山、褶皱山奇峰峻峭、花卉无限的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龙庆峡

 龙庆峡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城东北10公里的古城村西北的古城河口,距北京城区85公里。龙庆峡古称“古城九曲”,被人们誉为北京的“小漓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其水源于海坨山东麓,经玉渡山汇入古城水库。延庆的龙庆峡峰峦峭立,山清水秀,7公里长的峡谷既有南方的秀丽,又有北方的雄奇,开阔与幽深间或,险峻与浅滩并存,神仙院、金刚寺、玉泉阁、神笔峰等奇山异景胜似仙境,到了冬天又成为冰雕和冰灯的世界。每年的冰灯节吸引了众多的八方宾客。2016年7月29日开始,龙庆峡向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收门票。

  什刹海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zhong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北京冬天最美的地方3

  潭柘寺:落雪入禅音

 古寺听禅音,净雪化凡尘。下雪的时候找一个古禅院,把生活的步子放慢几天,与僧人们一起打扫一下庭院前松树上簌簌落下的雪,可以把心灵和四肢都回归到最简单的方式中去。北京郊区最适合赏雪的古寺当属潭柘寺,一来距离市区不远,只有40多公里;二来这里是千年古刹,寺里古树参天、佛塔林立,落雪的时候环境非常清幽。

 交通路线:从苹果园地铁站乘931路公交车或乘游7路直达。驾车可从五孔桥沿阜石路西行至108国道。

 

  小五台:勇敢者的游戏

 这里是大多数北京户外运动者喜欢去的地方,下雪的时候当然也具备最野的雪景,但冬天去比较危险,所以只建议有户外运动经验的人去这里赏雪,而且一定要结队出行。

 交通路线:自驾车走109国道奔蔚县,在润松加油站前左拐上到土公路,通向赤崖堡。

  胡同:体会雪的温情

 雪天的胡同具有老北京特有的气氛,你可以在某个拐角处听到磨刀老头的叫声,或者迎面遇见一个小伙子推着一车红彤彤的糖葫芦走过。北京胡同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后海一带,最典型的地区是南锣鼓巷,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形如蜈蚣,所以又叫“蜈蚣街”。

 交通路线:逛胡同最好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交13、42、107、111、701路到北海后门下,然后步行进入胡同区。

  颐和园:寻找断桥残雪

 身居北京的朋友很难抽出时间专门跑到杭州去欣赏断桥残雪,但是完全可以在园林颐和园里欣赏到与西湖相当的雪景。当万寿山被皑皑白雪覆盖,昆明湖结成厚厚一整块冰的时候,你眼前的长廊里似乎看见嬉笑的格格们款款而来。北京只要一下雪,所有关于历史的味道就全部散发出来了。最好的赏雪地点是知春堤,那里可以看到冬日懒懒的阳光在昆明湖冰面上映射的微光,还可以看到佛香阁在雪中如当年的老佛爷一样端坐在万寿山麓。

 交通路线:乘301、303、330、331、332、346、362、374、375、904、905路公交车可达。

  龙庆峡:缤纷山河五彩灯

 延庆历来都是赏雪看冰灯的好去处,龙庆峡漫天飞雪的场面蔚为壮观。白天可以沿着河谷行走观赏两岸山峰的自然雪景,晚上可以看五光十色的冰灯。这里适合带着孩子一起去,但应注意安全,若人多拥挤最好在欣赏。

 交通路线:从德胜门外乘坐919路到延庆后换乘920路环线可达。自驾车在北三环马甸桥处上八达岭高速公路,到延庆后向黄柏寺方向行驶可直达。

  灵山:迎接第一场雪的地方

 据说每年降临北京的雪最先到达的地方往往是这里,看雪心切的朋友们可以留心天气预报,如果北京全范围降了雪,那么灵山的雪肯定是最大的。灵山在每年10月到来年的4月都要封山。但是你完全可以不登山,只去看那沿途茫茫的雪色就足够了。

 交通路线:乘326、336路至河滩长途站,换乘929路支线直达灵山景区。自驾车沿109国道,向西行驶可直达灵山风景区。距离市区大约122公里。

天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news.xinhuanet/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